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11月07日 阅读: 次
1、证明给学生看,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坚信所学的内容是重要的,而且是有趣的,如果可能的话,要向学生证明所学的内容是的用处(Bergin,1999;Zahorik,1996)。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教学导入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内部动机:
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百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例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一些东西,有些东西他可能表明打8.8折,那么你应该付原价的多少呢?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消息“去年的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七”,这也是百分数。我们可能与某人合作一笔生意,说好红利三七分。我们也可能在暑假里做兼职,老板答应给我们8%的提成。如果这些工作需要算钱,那么你们有可能是使用到百分数。
教学时,列举与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例子尤为有效。例如,教师在介绍营养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人们存在一些饮食习惯和饮食现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并说说他们所应用的科学道理。
l 不爱吃蔬菜,导致牙龈出血。
l 为了摄入维生素,以吃水果来代替蔬菜。
l因为怕胖,拒绝摄入脂类食物,以增加碳水化合物来弥补机体需要的能量。
l我们是忙碌的上班簇,常常是早餐匆匆忙忙,午餐马马虎虎,那么晚餐就一定要有丰丰盛盛的饭菜,才对得起委屈了一天的胃。
l有的老年人比较节约,舍不得将霉变的大米扔掉,继续食用。
l烧烤食物真香啊,我喜欢。
让学生讨论、发言,针对现象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其危害,并提出改善建议)
这种陈述的目的就是要激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好奇心,由此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内部动机的另一种方式是给学生一些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的选择权
2、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科学课的教师经常运用演示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困惑,以此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妙。一枚漂浮的硬币是学生对液体的张力感到好奇,而点燃一张用酒精浸泡过的纸币(又不损坏纸币),也肯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燃烧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格里斯和科克斯(Guthrie&cox,2001),通过科学活动,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对书本上相关主题的学习,使之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Bottge,2001)。
3、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研究表明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录像、电影,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作演讲,进行演示等方式,来维持学生的兴趣。但是每种方式的使用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不偏离教学目标,并使用各种方式互相补充。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内部动机(Lepper,1985)。若要提高所用材料的有趣性,则可以考虑一下因素,如使用具有情感特色的材料(如,危险,行,金钱,伤心,灾难),使用具体的实例而不是抽象的事例,注意材料的因果关系,材料组织的因果关系,材料组织的清晰性等。
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使用游戏和模拟。比如生物老师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环境污染,学生可以扮演环境污染中的不同身份,来模拟环境污染中的污染者、受害者环境学家、河流、被污染者等。模拟的优点是,他能够使学生从学科内部来学习该学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情感。模拟确实使学生获得了该学科的情感知识。
团队游戏竞赛就是常见的一种游戏方式。团队游戏的效果通常比个人游戏的效果好,应为他提供了一个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的机会,并且避免了个人游戏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只有能力强的学生才有获胜机会。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在一致的团队里,那么大家就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4、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目标
动机规律显示: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设定时,个体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学生可能会对自己在家里读多少本书确立一个最低数目的目标,或与其在下次考试中起码要达到多少分。在设定下一个目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过去所设定目标的达成情况(成功或失败),然后为下周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一个既有挑战性但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研究发现,这种目标建立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
5、表达明确的期望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成功后会有什么收获。学生在某个事物上的失败通常是由于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将期望明确的传达给学生很重要。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布置写作任务:
今天,我希望你们写这样一篇作文:如果毛泽东还活着的话,他会怎样看待今天的中国政府。我希望文章的篇幅约两页左右。这篇作文要对毛泽东时代的政策与现今的政策进行比较。我将对你描述两届政府机构及其运作异同的能力进行评分,同时也对文章的独创性和清晰性评分。这是你们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尽全力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教师明确地告诉了学生要写什么内容,篇幅有多长,对作文如何评价以及这个作文的重要性等。这就很清楚地向学生表明,努力去写一篇文章将会表现为分数。如果教师只是说:“我希望你们写一篇作文,作文的内容是毛泽东对当今政府的看法。”学生的作文也许会跑题、不知所云;也可能写的过长,或过短;也许只会强调如果毛泽东还活着会出现什么情况,而不是对两届政府加以比较。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教师强调的究竟是文章结构,还是文章的内容。最后学生也可能不知道他们付出努力是否值得,不知道这篇作文将在总成绩中占多大比重。
美国的麦克阿瑟及施瓦茨的一项研究表明了提出具体任务要求的重要性。他们要求成绩较差的五、六年级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修改的要求分别是“修改你的作文”或者“至少补充三个事例以充实你的作文”。结果发现,接受具体指导的学生所作的修改更多,质量更高,因为这些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6、 经常提供明确、及时、具体的反馈
反馈既指学生接受的有关自己的各种表现的信息,又指教师获得的有关自己教学效果的信息。对反馈的研究显示:提供明确、具体且及时的反馈对学生很重要,对年幼的学生更是如此。例如,若要表扬学生某项任务完成得好,那就应该具体指明好在何处:
l “干得不错!我很高兴你能用字典上的检字表来查找练习本上的生词。”
l “我认为这个答案不错。这说明你对我讲的自由和责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l “这是篇好文章。你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相干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你在拼写和词汇方面也很仔细,我很高兴。”
具体的反馈兼具有信息性和激发性,他告诉学生对在哪里,这样他们就知道以后该怎样做。具体的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的努力归因。(“因为你勤奋努力,所以你成功了”)。相反,如果学生仅仅受到表扬或得到一个高分,而没有得到任何具体说明,那末他们就难以从中获知以后该如何做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并容易形成归因(“因为我聪明,所以成功了”)或外部归因(“因为老师喜欢我,任务很简单,我比较走运,所以我肯定成功”)。努力归因是产生持久动机的最有效因素。同样,对于错误或失败进行反馈是,如果反馈所强调的是成绩或行为表现本身(而不是学生的一般能力),同时与成功的反馈交替使用,那么这样的反馈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Clifford,1984,1990)。
提供及时地反馈也很重要。如果学生星期一完成的作业以后一直拖到星期五才得到反馈,那么反馈的信息价值和激励价值都会降低。首先,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那么他们在这一周内都会延续类似的错误,而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加以避免。其次,行为和行为结果的间隔时间较长,学生会难以将二者联系起来,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讲尤其如此。如果他们得到几天前的作业成绩,他们也许根本就不清楚究竟做的什么作业的了这么一个分数。
经常地提供反馈给学生。希望学生连续六周或九周都努力学习以改善成绩,这是不现实的,除非学生能够经常地接受反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证明,不管奖励多么有效,如果奖励的次数不够频繁,那么奖励对改善行为没有多大作用。频繁的给予小奖励比偶尔的给予大奖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对考试频率的研究也发现,经常性地用一些简短的测验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测试,其效果好于不经常的、较大的考试。研究还证明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经常向学生提问,可以使学生获得自己理解程度的有关信息,并且因为注意听讲而有可能受到强化(表扬,认可等)。
7、 有效的应用具体的表扬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当表扬是针对某一行为结果,并且具体可信时,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激励因素。例如,教师说:“请打开课本,翻到92页,做1到10题”,然后知对那些听从指令的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只对正确的回答以及恰当的行为进行表扬。
表扬的具体性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非一般性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例如,教师可以说:“丽丽,我很高兴你按照要求去写作。”而不是“丽丽你做得棒极了!”。
可信的表扬是指对良好表现给予真诚的表扬。布罗非提出,当差生和捣乱的学生表现得很好时,教师往往言不由衷,表扬所用的语调、姿势以及其他一些非言语的表现不一致。一下是布罗菲提出的有效表扬因遵循的原则:
①针对具体的良好的行为给予表扬。②对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具体的说明。③具有自然、多样以及其他一些可信的特征,对学生完成的活动给予明确的关注。④对达到某些具体标准(应该包括努力这一标准)的行为进行奖励。⑤给学生提供关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意义的信息。⑥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那些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进行思考。⑦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参照,来评价学生当前的成绩。⑧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在困难(对该学生而言是困难的)任务上取得的成功。⑨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和能力,这意味着将来还会获得成功。⑩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与任务有关的行为上来⑩任务完成后,对于任务有关的行为表示赞赏,并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原则⑦和⑧,表扬应该针对那些优于常规水平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平常就做得较好,那么就不宜对他达到常规水平的行为进行表扬。而对那些平时表现不佳、但有所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对于学生而言,表扬既非唾手可得,也非难以企及。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教师如何更好的与学生及家长沟通
- 下一篇:师生沟通,老师的关爱要让学生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