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稳步推动保密机构队伍建设
【以稿换稿 】 作者:佚名 发布:2016年10月25日 阅读: 次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保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保密机构队伍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保密机构队伍“小马拉大车”局面还客观存在。
在当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工作格局下,保密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涉及面越来越宽,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工作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而保密机构队伍薄弱,“头重脚轻”,保密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一是与依法行政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保密部门行政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作为党委办公厅(室)内设机构,难以履行依法行政主体职责。
二是与日益繁重的保密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保密部门组织体系和内部组织机构还不健全,许多地区的县一级没有成立专门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没有专职保密干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多数未设置独立的保密工作机构,一般挂靠在办公厅(室)的内设处室且缺乏专职保密干部,开展工作时难度大、力度小,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
三是与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保密技术服务、科技测评、技术监管等能力和体系尚未健全,保密技术服务覆盖区域有限,服务内容单薄,科技测评力量薄弱,技术监管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难以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在保密委员会建设、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建设和保密工作机构设置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提出了许多硬性措施和指标。可以说,把这些任务落实了,机构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也就落地了。当前,既要多措并举,抓好中央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又要按照重要性、难易度等原则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特别要集中力量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在中央层面,规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央管理企业保密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强化保密工作机构力量建设,增强保密工作机构的职业化、专业性。二是在地方层面,规范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健全内部组织体系,为保密工作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人员保证。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步推进保密机构队伍建设,就要全面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和存在问题,拿出具体落实方案,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无”的问题。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要依法设置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并合理确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规格和人员编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央管理企业要设置专门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保密干部,切实解决保密机构队伍虚化问题,确保能够完成基本任务。二是解决“弱”的问题。要健全内部组织体系,根据承担的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等基本职能需要,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使用,做到向内挖掘,盘活存量。三是解决“低”的问题。要切实加强保密技术服务、科技测评、技术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加强现有干部能力提升,并根据需要及时引进补充新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法律、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保密干部队伍结构。
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抓住机遇,积极协调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中央关于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推进保密工作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组织机构和队伍保障。
【来源:保密工作 保密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