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事务性工作>> 接待工作

接待工作

用五大理念引领高校公务接待工作

    】【收藏】  作者: 诸葛婷  来源: 秘书杂志(微信mishuzazhi)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以往由于制度缺位和监管不力,高校公务接待工作中存在缺乏预算、随意性大、消费超标等问题,造成高校公务接待的实际效果欠佳。随着(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以及教育部和省市相关廉政建设规定、细则的出台,高校公务接待工作又陷入既怕违规违纪,又担心对客人招待不周的两难困局。(单字替换)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于高校公务接待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以创新理念破解公务接待困局

1.公务接待重点由吃、住、行转变为展示

随着(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对四风、九个严禁以及教育部和省市相关廉政建设规定、细则的出台,高校对于上级部门的公务接待悄悄发生了变化,数量减少、接待简化,接待重点从吃、住、行逐渐转变为展示高校的形象和亮点。比如,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和杭州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来访,都明确要求只走访和听汇报,不需要安排餐饮和住宿。

接待兄弟单位或其他社会机构来访,除做好日常的吃住行接待工作,还可以通过邀其参与相关活动、参观校园、交换有高校标识的特色小礼物(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等方式增进友谊,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

2.公务接待内涵由一般事务转变为参政辅政

接待上级领导来校视察、调研、评估是高校的重要政务之一,学校的(单字替换)政领导都高度重视并全程参与,高校办公室要做好接待的事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综合协调和参政辅政作用。比如,做好学校内外的协调工作,发挥纽带作用,为上级领导的调研和本校领导的汇报准备好相关材料等。

至于兄弟单位或其他社会机构来访,高校也可以通过公务接待工作增进友谊,发现或赢得机遇。比如,近年来许多台湾地区的高校积极发展与大陆高校间的联系,我们在接待过程中增进了对台湾职业教育情况的了解,促成了学生暑期游学和短期交流活动,还积极推动教师赴台参加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为两岸教育交流打开了又一扇门。

3.公务接待形式更加多样化

细节决定成败。在坚守接待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高校公务接待工作可以不断创新形式,在细节上精心设计,既要体现对客人的尊重、热情,又要有新意,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可以与校园周边的酒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协商价格,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基地预定酒店;用餐一般可以安排在校内教工食堂,准备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既降低了餐饮费用,还能让客人满意;针对不同的访客,特别是带来礼物的访客,可以赠送事先定制的,具有地方或行业特色并配有学校标识的礼物,对于特殊客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单位选购合适的礼物,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重视。

二、用协调理念提高公务接待实效

协调是提高高校公务接待实效的办法和途径。公务接待涉及接待者、来访者、接待的硬件和软件,以及贯穿始终的吃、住、行、展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细节没有安排好,都会影响到来访者的满意度。因此,只有及时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接待部门内部人员的职责,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公务接待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高校公务接待提质增效。

三、以绿色理念促进公务接待规范

绿色是高校公务接待工作的发展方向。过去的公务接待工作中存在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等现象,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然受到制度的约束与规范。新时期的高校公务接待工作要坚持原则底线,以人为本,轻车简从,简化礼仪,文明接待,节俭接待。要在接待工作中突出节俭意识,彰显人文关怀。

四、以开放理念丰富公务接待内涵

开放是高校公务接待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高校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涉外公务接待活动频增。许多高校制定了外事接待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对高校涉外公务接待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管理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这些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大大丰富了公务接待的内涵,也推动了新常态下高校涉外公务接待工作的稳健发展。

五、以共享理念达成公务接待共识

共享是高校公务接待工作的目标和理想。高校公务接待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服务的,做好高校公务接待工作就是为高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高校接待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务接待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把公务接待作为推进高校整体建设的一部分,并在做好公务接待共建的基础上服务高校的整体工作,以实现师生对高校发展成果的共享,赢得师生对接待工作的尊重,最终达成对高校公务接待工作的共识。

 

参考文献:

1.陆颖《新形势下高校对外接待工作优化浅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9期。

2.周汉清、李海晶《高等学校接待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第3期。

3.陈玉梅《高校接待服务的服务现状及改革探索》,《华中人文论丛》2014年第2期。

4.付岩志、胡新晶、隋佳桐《高校接待工作再思考的三个维度:属性、路径、制度》,《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5.贾晓光《高校公务接待及其问题治理研究》,《办公室业务》2015年第14期。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