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习俗出殡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经过数天的祭奠,就要扶柩安葬了。
出殡的日子由阴阳先生选定,如果一时难以找到黄道吉日,或坟冢还没有修好,便得临时找个庙宇等寄放灵柩,是谓“寄殡”,又叫“停丧”。
依照一般惯例,出丧的前一天要“开奠”,又名“开吊”,既是亲友对死者祭奠,也是自家人向死者告别。还有把家奠移至此日同时举行的。是日,丧家办酒席酬谢亲友。高寿人去世,席间常有人“偷”碗,谓如此就可以高寿。是夜,丧家还请川剧“玩友”到家里来坐唱,吹吹打打,直至深夜,甚至通宵,俗称“闹丧”。这样既可以调节几天来的悲伤,又可以表示丧事办得热闹。出殡场面因贫富而不同,贫寒人家只有孝子和一些近亲,冷冷清清地把棺材抬到墓地;富贵人家则请来鼓乐手,十分热闹。在出殡时,先用公鸡血绕灵柩洒一周,贴鸡毛于灵柩前端。置公鸡于灵柩上,16人的大抬杠将灵柩抬起,仪仗、鼓乐前导,其后是分放旌铭、灵牌、遗像的轿子,孝子躬身拄“戳丧棒”在棺材前拉纤缓行。戳丧棒只有两尺多长,用白纸剪花贴在竹竿上制成。亲友则送殡于后,或中途而返,或关至墓地。还有一人提着灯笼,一人提一筐纸钱,边走边撒,俗称撒“冥路钱”。出殡队伍路经桥梁庙宇,要点燃香烛,一些亲友还在路旁设香案路祭。
棺材抬到墓地后,由道士做法事,用罗盘测定方向。墓地请阴阳先生选择,有的在死者生前选好。旧俗以为墓地风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挖好墓坑后,道士再做法事,把柏枝和纸钱烧灰垫底。再将雄黄酒洒入,孝子跪地叩头。将棺材放下,先由孝子撮土倒在棺材上,随后掩土垒坟,树立石碑,丧家将孝帕收起绾在头上而返。绵阳等地还盛行“踏地盘”,垒好坟后,焚烧“金童玉女”与纸房时,死者亲属中的年轻人便绕火堆及坟墓速跑三圈,然后摘一柏枝,跑回家中,将其插入香炉之中。据说谁跑得最快,谁以后就最有福气。
旧俗以为丧葬会惊动“家神土地”,所以死者入土后,家人还要请道士做法事,“安神谢土”,同时将贴在家神和门神上的草纸撕掉,表示秽气已尽,一切复原。安葬三日之后,由孝子和一些亲属到坟地去看看,给坟墓加垒土,撒上石灰、焚化香烛纸钱,此谓“复三”(或称“复山”)。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大力提倡火葬,80年代后城乡厉行火葬。由此,出殡风俗已有了很大变化,旧的习俗还在农村流行。目前,四川城镇中大都建有火葬场,设有殡仪馆。死者遗体由家人送往火葬场火化,待火化后将骨灰装入骨灰盒中,可存放在殡仪馆,也可以带回家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丧葬礼仪习俗闭敛
- 下一篇:丧葬礼仪习俗出煞与报丧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