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内江名胜“广化寺碑”与“见龙桥坊”及其传说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内江城东六十里的观音滩,沿大清流河南下十二华里,河畔东侧,农舍间有一破败大寺庙,这就是相传颇为有名的"广化寺"古禅林遗址。

据旧《内江县志》记载:"邑东五十里曰广化寺,宋,明来旧刹也。寺前有溪,舟楫可通昌普(昌,即昌州,今自贡市荣昌县;普,即普州,今资阳市安岳县)则古志所称清流河也。" 在现存的广化寺遗址周围数十余丈沿河坝上的浅土中,仍有古刹石基露出;乡民掘地挖沟,少不了挖来重重瓦砾。咸误传为过去曾有过不小的城镇建设于此。至毁坏之因,或疑清流河之夏洪,或者庙堂之烟火,无有定论。据有文字记载,此寺为"乾隆四十二年,僧晓扬补修,绀殿珠宫,灿然夺目"。由此可见,此寺之毁败,当在清代中叶。现部分正殿房屋;已改作村小和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其余房屋则多为乡民居住。屋外土地平躺,除留有一完整是砌字塔外,并叠立着邑中本地名人王果(清·进士),萧方等人书写的"化洽龙沙", "波月常清"的大字石刻屏碑,笔力雄健,堪称现存地方金石录难得之珍品。

广化寺前,清流碧波之上,横卧着一座古石长桥,活象一条过江白龙;桥头更高砌有凸字梯形大洞,专通小舟。桥身历经涨水冲刷,至今尚完好无损。这座桥便是广化寺遥相辉映的"见龙桥"。

清朝年间,这一带人丁兴旺,清流河两岸乡民过往频繁,加上广化寺的修葺,庙会愈加闹热,渡河的唯一工具木船常常应接不暇;每逢枯水,便不能渡舟,十分不便。于是一些名望在身的人出面搞募捐,要在这渡口处建一座石桥。当时"诸士民乐捐者第毕至亦得数百缗"。三个月时间桥建成了,其规模,"为高者丈,为阔者步,为长者二百有十丈,为洞者二十四"。关于它的命名,当代时代相传的说法,是在大坡山(即旧《内江县志》所称"西山")开采筑桥石料,劈开大石见有红色,便认定了伤了龙身,"见龙桥"由此得名。

广化寺对岸,见龙桥头,还建成了一座功德大石牌坊,远远望去,螯角高耸,蔚为壮观。牌坊前后两面各题对子一副,文字清晰,书刻流畅,一行一楷,惜无下款。但从坊后序文观之,亦多系出自王果的手笔。在坊前正中"见龙桥"三字下,尚刻有当时县官顾文曜选《见龙桥碑记》全文,旧县志中亦将此文全载,对建桥经过介绍极祥。

文字记载归文字记载,民间却另有它的口头流传,据乡人传说,坊成题联,早就请了本地大名鼎鼎的王果。王果最有学问,字也写的顶好。到了事定好的提写时辰,欲饱眼福的八方乡民争先恐后,把牌坊团团围住,而王果老先生却久未赶到。这时恰巧一位姓徐的道人经过见龙桥,一打听,知是等人题写对子,道人不问详情,提笔便书写了一副:

上联:"长桥卧波占利涉而康 九万";

下联:"飞虹吸水锁洪流而保障三千"。

道人写罢,微抖衣袖,颇为得意,忽听报王果到了,他才点了点头,也就放下笔不再写了,王果下得轿来,铺开宣纸,正待下笔,突然发现有人已一联在此。仔细一阅,喜形于色,赞不绝口,连忙询问是谁人所写,可这道人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王果便留用了这副对子,自己只另题了一副内联:

“龙见西山拱狮峰而西折;

桥横东渡凭燕井以南飞”。

最后,王果又大笔书写了“见龙桥”三字。

从见龙桥沿河而下,紧接是二仙滩(两姑嫂),进士湾,景坡楼,上清桥,下清桥,一泗滩,一路的景物和对王果的传说还多着呢 !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