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历史悠久的重教传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历史上,四川素来人尊师重教,人才辈出。

在秦统治时期,四川地区的教育基本上是传统的民间教育。民间巫师的自我传承,,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汉代,随着大量×的涌入,在官府的“吏师”制度(官府设专门机构讲授法律,以培养有关官吏)之外,私学开始出现了。汉景帝末年,文翁出任蜀守,大力办学,使蜀地以文明昌盛闻名于世。东汉时期,四川的私学在当时国内颇有影响。此后,四川私学之盛经久不衰。到两宋时期,四川私学已相当发达,成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儿童启蒙教育和某些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官学不能发挥的作用。

宋代的四川私学,形式多样,纷繁复杂,既有乡绅士大夫们创办的比较正规的乡校,也有靠束修度日的教书先生设立的村学;既有达官贵人为私家子弟办的私塾学馆,也有寻常百姓的家庭学校。我国书院起于唐代。唐贞观九年(635年),四川遂宁创建张九宗书院,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书院。两宋时期,四川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南宋,伴随着理学在蜀的广泛传播,书院更是盛极一时,创办书院成为士大夫们的一种时尚。当时较有名的私家书院有:“修文书院(在雅洪),同人书院(在夹江),五峰书院(在泸州),龙门书院(在江安),沧江书院(在成都),云山书院(在三台),东馆书院(在眉州)。”

宋元战争结束之后,四川私塾与学院得以恢复,其体制也大致定型,一般都有“学田”以维护其运行。“欧风东渐”以前,四川无新制学校,青少年读书的地方一般都在私塾,稍具规模的只有书院。书院有章程,有图书,有同学可以切磋,有奖学金可以鼓励人上进。主持书院的山长和讲学的老师,不是由上级任命,而是通过聘请产生的,都是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杰出人才才不断涌现出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