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客家迁徙与四川方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一、客家迁徙与入蜀

1.客家源流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中的一个民系。据罗香林先生的著作《客家源流考》,及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的《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徙经过》,都详尽地述及客家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客家先祖来自中原,多为全宦人家及耕读人家,从公元四世纪西晋末,为避战祸,开始第一次迁徙,渡过长江,到江西和安徽定居。从这第一次大迁徙开始,客家先民开始了漫长的迁徙成程,长达1千多年,第五次大迁徙在清同治年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经多次的迁徙,客家人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和台湾等省,在山区和远离城市的乡村定居下来。“客家”的称谓,其原意是指从其他地方移居来没有超过八代,尚未取得享有当地土生土长人户同样权利的外来户,当地人为示主客区别,称移居外来户为客家。而这个不断迁徙的汉族民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并非外来户就是客家),而是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客家先民和后裔在战乱、灾荒和朝廷当局的奖掖等原因的辗转南迁中,不断地拓荒创业,形成了“客家精神”,即艰苦创业,勤俭奋发,敬宗睦族,爱国爱乡。至今,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客家人,国内外说客家话的人口达1亿。

2.客家人入蜀

客家人是在其历史上第四次大迁徙时入蜀的,从清康熙末年开始至乾隆年间。在清廷鼓励×垦殖四川的大环境下,在粤东、粤北的客家人人口膨胀、遭灾荒,只有寻找新的出路。地旷人稀而又沃野千里的西蜀,是一个适于举族迁徙的地方。客家人入蜀的路线,是“跟着两湖的农民走上川去”,这是罗香林先生在其《客家源流考》中这样写的,并在《客家迁徙路线图》中,标明第四次大迁徙中入蜀的客家人,是取道湖南郴州→邵阳(宝庆)→常德→

入湖北恩施→进入三峡川东→重庆→荣昌↗广汉↘成都。还有小部分客家人从重庆沿长江上行到达会理一带。入蜀后的客家人,又几择居,扩散在丘陵山区和交通不便的村野定居下来。

客家人敬祖睦宗,十分重视族谱的续修,故其族谱是迁徙经过及世系繁衍的真实记载。

总有来讲,四川的客家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广东迁来的。仪陇的客家人多半来自粤北韶关;威远的客家人主要来自粤东龙川(崔姓);西昌的客家人来自粤东龙川(黄姓、崔姓),或来自粤东五华(周姓);成都市郊的客家人,有来自粤东光宁的(西河场),有来自粤东梅县和五华的(龙潭寺、山泉乡)。行徙时间上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前后达六七十年之久。

二、四川境内的客家话方言岛

1. 客家话方言岛的分布

客家人扩散在四川境内二十多个县市的山区丘陵聚居,这些聚居区是客家人讲祖宗语言——客家话的区域,与汪洋大海的四川官话区域相比,成了方言岛,谓之客家话方言岛,有三十多个。

川西:成都市(市郊东山区域)、新都、金堂、广汉(新华、小汉、金轮、兴隆)、什邡、彭州、温江(金马河)、双流、新津(兴义)。

川南:简阳、仁寿(方家区)、资中(铁佛、球溪)、威远(石坪)、安岳、富顺、隆昌、荣昌、泸县、合江、宜宾、彭山。

川北:广安(花桥、天池)、乐至(良安区金顺乡的广东湾)、仪陇(乐兴、凤仪、双龙、五棚、周河)、巴中、通江(黄宗区)、达川(碑庙区)。

凉山州的西昌(黄联、新河)。

这些方言岛,人数多少差异大。威远县石坪乡方言岛仅有几百人,有的方言岛有数万人,而隆昌县多达20多万人,总计全省人数约100万以上。

2. 成都市郊客家话方言岛

(1)成都市郊客家话方言岛的分布

据梁德曼先生在《成都方言词典引论中》中述及成都市区的客家话方言岛,分布如下:

“客家话方言岛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郊的东、北两个方向。成都市东面龙泉山脉是客家人聚居区之一。龙泉驿区现有17个乡、5个镇,每个乡镇都有客家人,说客家话的占全区总人口38万人的一半。客家话人口占将近一半以上的有大面铺、洛带镇、柏合镇、同安乡、西河乡、石灵乡。人口占十分之八以上的有文家乡、黄土乡、义和乡、长安乡、万兴乡、洪河乡、西平乡、山泉乡。龙泉镇周围讲客家话的不多”。

“青白江区客家话占总人数一半以上的有清泉镇、人和乡。占十分之八以上的有姚度乡、日新乡、龙王乡、福洪乡、合兴乡”。

成华区龙潭寺镇绝大多数人说客家话。还颁在青龙镇,青龙乡的回龙、狮子、一里、新山、海滨、新华6个村,圣灯乡的崔家、东华长林、人民塘四个村和关家村的一部分;保和镇、保和乡的东升、光荣、班竹、团结、杨柳、大观五个村及花果村的一部分。

金牛区天回乡的向海村及长胜、土门村的一半,大弯村的一小部分。

锦江区三圣乡的高店子,琉璃场的一部分村。牛市口莲花村的一部分居民。

说客家话的人(除极少数老人和小孩外)绝大多数都能说新居住区通行口音的成都话。

(2)成都市效龙潭寺客家话说记

据1991年编纂的《龙潭乡志〈方言广东客家话的概述〉》记载:

“我乡以客家话为当地方言,讲客家话者占90%以上,话音带广东梅县一带方言,每遇逢场天人们可听到:‘今逋尼奉场豪老臬’(今天逢场好闹热)。到市场以后,看见鲜红的二荆条海椒时,你会听到‘妮革街椒豪多前益斤’(你的海椒好多钱一斤),见到朋友赶场,互相招呼时:‘妮迈抹革’(你买啥子),或者听到‘蛮妯’(慢走)等等。

客家话是广东地方语言的一种,有许多话用四川方言或其它方言都不能按意表达。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