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平昌县明清各类民居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达官显贵府第

平昌县雷山的唐家衙门、岳家的翰林院、余家大厅、冯家大院;白衣张家坝的兄弟进士第、翰林院、布政使院、光禄大夫院;龙翔寺的大夫第、御史第、翰林公馆;江口的唐家衙门、春及山庄;泥龙的冲天楼等建筑,一般占地10余亩。“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以庭院为单元或沿横、纵横线建成各种形式的组群,间以大厅、过厅、甬道,栏杆,配楼、台、亭、榭及八字墙门,饰以石狮及挂斗桅杆。这些建材以松柏为主,室内装饰多为紫檀、梨木和楠木。正厅高6至8米,5柱、7柱落脚,柱径60厘米,木板装壁,红漆涂染,墙脚阶沿嵌条石,雕梁画柱,青瓦或黄绿色琉璃宝鼎座脊,间有斗拱结构。

2.一般庭院

约占地5.6亩,“建长5间两头大转宏门间,夹2栋对檐厦房和檀门的四水归堂房屋。还有从左右延伸建天井构成数四合院,作为碾房、磨房、杂什房、雇工、佣人住所及牲畜圈舍”,以石板镶嵌作晒场兼活动场所。在平昌县仅福申一地今存有李、严、罗、周、樊、陈、刘、王等家大院40余座。还有坦溪百花的张家老屋基,大蜡溪的楼房,苟溪口的转角楼、光山岭的花房子、民兴乡的老屋基等。

3.三合院

为一般殷实人家居住,普遍建穿逗木架,“长3间两头转,二栋对檐横房构成的三合院房屋。青瓦屋面,坐脊封檐,后房拖水接牲畜圈舍。”

4.土墙茅屋

贫困农民居住土墙茅屋,仅能遮风雨,人畜混杂。

5.倒座屋

建筑风尚,庭院房址选择,以坐北朝南为佳,选择向阳、避风、干燥、落湾之处。但也有违背上述建筑选址诸因素的,被称为倒座屋。如“笔山乡的倒座房,后坝沟的倒向院子,元山乡的倒座庙。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