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郭沫若(1893-1978年),乐山市沙湾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19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南昌起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旅居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加入全民族抗战行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继续站在民主斗争前头,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解放以后,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郭沫若在文学上有着巨大贡献,是开一代诗风的诗人、作家、戏剧家。五四运动的狂涛激起郭沫若创作新诗的热情。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是他文学创作的第1个爆发期。 1921年8月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神》。《女神》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战鼓,振聋发聩的号角,是中国新诗的光辉起点。《女神》开一代诗风,郭沫若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接着,郭沫若写了愤怒抨击旧道德的自称“三个叛逆的女性”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棠棣之花》。
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第二个爆发期,连续创作了《屈原》、《虎符》、《筑》、《孔雀胆》和《南冠草》五部历史剧,为中国现代文学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历史剧中,《屈原》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一部作品,剧中塑造了一个不畏权贵、为真理而斗争、品德高尚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爱国诗人的形象,表达了人民的希望,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
郭沫若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1930年郭沫若出版了《中图古代社会研究》。这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著作,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存在奴隶社会的看法,创造性地论证了我国古代社会完全符合马、恩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1931年出版了《甲骨文研究》和《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书,第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把甲骨文、金文研究同古代史研究创造性地结合起来。
1932年至1937年,郭沫若先后出版了《汤盘孔鼎之扬榷》、《两周金文辞大系》、《金文丛编》、《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及其续编、《殷契粹编》、《石鼓文研究》等著作。由《两周金文辞大系》所确立的中国青铜器研究体系,特别是由此开创的一整套崭新的铜器断代法,经过40多年的检验,被中外学者公认为科学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1943年出版了《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
1944年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热情歌颂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深刻地总结了这支起义军由于骄傲自满而走了向失败的历史教训,被中国共产党列为整风必读文件。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