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行业习俗—走村串巷摇鼓兄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20世纪40至50年代,潮汕各地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每个村庄除一二间卖糖果水果的铺仔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商店了,农民家中一针一线都必须到集镇上才能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挑八索”的小贩便应运而生,而那被人们称为“摇鼓兄”的小贩是最具代表性的。

摇鼓兄,顾名思义,就是那个卖货人与其他小贩不同,他在走村串巷时无须呼叫商品的名称,而是挑着一担货物边走边摇着一个带有木柄和两个黄豆大的线锤、直径约5厘米的双面小鼓,人们一听到叮咚叮咚的鼓声便知道他的到来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时日久长,人们便亲热地称他“摇鼓兄”。

摇鼓兄,他用一支特制的两端翘起中间呈弧形状的红木扁担,挑着两个高约90厘米、长约50厘米、宽约35厘米并有玻璃面罩的多层式木柜子,里面装着毛巾、手巾、雪花膏、红胭米(口红)、香露水、针线、剪刀、木尺、小玩具和儿童服装等几十种百货小商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女人和儿童。因此,人们常说:要作摇鼓兄,须有“妈人(女人)样”,要熟悉女人用品和儿童用品,要善于与老婶老姆和姑娘们打交道,生意才好做。此言不假,据笔者当年所见的几个摇鼓兄,其“妈人样”令人佩服。他们多数都是高挑身材,能说会道且轻声细语,他们头戴白色布帽,着装清秀文雅,令女人们易于接近。摇鼓兄早上踏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家门,虽然肩上压着一担约六七十斤重的货物,但一进入村庄,他便不停地摇着小鼓,叮咚叮咚的鼓声打破了乡村巷道的静谧并很快走到女人们聚集的地方停了下来,例如姑娘们坐在一起穿针飞线绣花的小巷,家庭主妇忙于操持家务的大院,老婶老姆伴着孙儿玩耍的树荫下……这些都是摇鼓兄做生意的好地方。

别看摇鼓兄只是个小贩,可他却有一套别有情趣的生意经。他把生意做到农民的家门口,做到人们的心坎上,他每到一处,首先是喋喋不休地介绍五花八门的商品。他那诙谐风趣的言语令姑娘们放下绣花活儿令儿童停止玩耍,一齐拥到他的货柜旁,用贪婪的眼光注视着货柜里的各色商品。更有趣的是,摇鼓兄遇有空隙时,他会坐下来与女人们促膝聊天,拉家常聊打扮,从暹罗说到猪槽,逗得女人们开怀大笑,而他则从中了解女人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以便有的放矢组织货源把生意做活。摇鼓兄走动的范围大都相对固定,也有互相穿插,今天走东村,明天串西村,轮转不断,但无论生意是旺是淡,他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总是要半个小时以上才会摇着小鼓缓步离开。

摇鼓兄的生意虽然风行了不短的一个时期,并受到女人们和儿童的青睐,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供销社销售网点的扩大,大部分百货小商品已可随处买到,使这种流动的小百货商贩失去了市场,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再也听不到摇鼓兄叮咚叮咚的鼓声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