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大师王阳明的江西情缘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南昌阳明公园内的王阳明雕塑
百余年前这里是一个古码头,也是王阳明病逝的地方
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因为他们的思考,不仅推动了心学运动的展开并取代正统理学(程朱理学)而蔚为一代思潮,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风貌与进程。
王阳明的一生与江西有着无法割舍的诸多情结,包括在南昌不知去向的新婚之夜,主政赣南期间理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在大余扑朔迷离的病逝。记者经多方采访,探寻这位理学大师的江西情缘。
新婚之夜与万寿宫道人论寿
对王阳明其人颇有研究的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建华提起王阳明的江西情结,就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史实。他告诉记者,王阳明第一次踏上江西的土地是为了个人的终身大事。时年17岁的王阳明,前往南昌完婚期间,竟然在新婚之夜令人难以置信地突然失踪。次日解开的谜局更令人咋舌:当晚的王阳明在南昌万寿宫与道士论养生,整整一个昼夜。
王阳明的岳父诸介庵也是余姚人,时年任官江西布政司参议,与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金石相契”的至交。17岁那年,王阳明为了娶得美人归,不远千里到江西南昌迎娶诸氏。
在南昌住了十余天,王阳明天天与岳父大人论学,也不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闲游。转眼到了婚期,诸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笙歌悠悠,喜气洋洋。但到新郎新娘拜堂之时,司仪却发现新郎踪迹全无。急得岳父立即派人四处寻找。但是从黄昏找到天黑,家人先后回府,仍然不见新郎官的影子。
直到第二天早上,王阳明自己回府,新婚夜失踪的谜底才揭开。原来,诸府众人忙乎之际,闲来无事的王阳明出府在南昌万寿宫与一颇懂养生之术的道士彻夜长谈,居然忘了他的洞房花烛夜。
主政三载影响赣南数百年
明正德十二年(1517),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的王阳明巡抚南赣漳泞,坐镇赣南。短短3年的主政赣南时期,对于王阳明来说,却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开始尝试将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结合起来,终于成就了一代理学大师。
很长时间以来,赣南在古代中国的版图上都属于荒蛮之地。经过许多年的变迁,尤其是唐代开凿大余梅岭古驿道之后,逐渐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民俗人文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当地的民风在淳朴中依旧带有些不开化的成分。王阳明到任之后,除了必须的军事行动,开始着手用理学思想来管理,从而给赣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周建华教授向记者介绍,王阳明刚到赣南时,就订立南赣乡规民约,在赣南各县兴办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亲自授徒讲学,宣讲“致良知”学说。从制度上确保理学治人,同时还实施了非常有效的行动。他在赣南修葺了濂溪书院,创办了阳明书院,还在赣南大余、龙南、于都等县都创办了书院、社学计有二十多所。并且在上报朝廷设立崇义县之初,就将设立学宫作为第一重要事项。直至今天,赣南还有不少阳明书院,其中位于省级重点中学赣州一中校内的阳明书院极具典型意义,成了标志性建筑,培养成千上万的优秀学子。
王阳明一生事业的奠基在赣南,从这里出去后,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尚书、两广巡抚。他的理学核心理论“致良知”,也在赣南完善。发表《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等代表作品,一时名声大振,四方学者云集其门、相聚赣南。赣南的学子更是纷纷拜王阳明为师,并在其教育和熏陶下,也成为一代理学名家。
赣南师范学院教授周建华对于王阳明在赣南的这番伟业作了一个精彩的概括:王阳明对于赣州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平定了山匪,最重要的是通过理学文化的灌输影响了赣南乃至整个江西甚至中华民族数百年来的思想走向。 归省途中星陨大余留疑后世
王阳明最后一次的江西情结也留下了最多的悬疑。史书记载: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五月,56岁的王阳明领命以南京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总制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省军务,出征广西。次年,57岁的王阳明平定广西农民起义,十月,以病重疏请解职,不等朝命,发舟东归。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病逝于江西南安青龙铺舟中。
这里所说的江西南安青龙铺,就是现在的大余县青龙镇。关于王阳明的最后行程,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王阳明两个弟子钱德洪、黄绾的记录为依据。说的是王阳明一行乘船离开大余县城后,到青龙铺地段,回光返照瞬间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之后逝去。
第二种说法颇具传奇色彩,却也流传最广,其最具代表性的记载出自明朝诗人邝露《赤雅》一文。说南安有一老僧,在王阳明到南安前的几天突然在寺中密寺坐化。王阳明从广东北归到南安,来到寺中,却见庙里案几上的一张纸上写有几句偈语:“五十七年王守仁(即王阳明),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时年正是五十七岁,见了偈语,不禁愕然。下山回到船上后便去世了。
王阳明逝于大余县青龙镇的船上这点已经没有异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王阳明遗迹日中联合学术考察团”成员认真考证后,专门在青龙镇赤江村老圩上的章江河畔(即古时的青龙铺)捐资建了一个纪念亭,命名为“王阳明落星亭”。
记者专程赴大余青龙镇,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了这个位于河畔边的纪念亭。纪念亭为四角亭,结构较为简单,琉璃瓦葫芦宝顶,四角飞檐翘角。亭内竖立一块大理石碑,正面阴刻着“王阳明先生落星处”几个大字,背面则是捐建者的名字。青龙镇赤江村党支部书记钟际才指着不远处的河岸告诉记者,百余年前,这里是一个古码头,纪念亭处就是王阳明停船处。 一座数百年不曾修缮的寺庙
明代诗人邝露所说的寺庙名叫“灵岩古寺”,坐落于青龙镇境内的丫山。这座古寺着实有点来头,属于“江南有数,赣南为甚”的名刹,自南唐时期始建,以后一直香火旺盛。古往今来,许多名士高流如张九龄、周敦颐、张九成等都到过这里拜谒,有的还留下了诗文佳作。
对于第二种说法,不仅民间流传甚广,赣州研究王阳明的专家、赣南师范学院教授周建华以及对赣州人文地理颇有独到研究的龚文瑞均予以肯定。同时,他们用科学的分析对这个说法分别给予了合理的结论。
周建华告诉记者,从王阳明的思想走向和最后的行程安排分析,他上丫山灵岩古寺拜谒是必然的,远的可以追溯到在南昌万寿宫与道士论养生竟然误了新婚之夜,近的可以通过乘船东归途经广西伏波马援庙时抱病体上岸拜谒一事,足以证明王阳明途经青龙镇闻知丫山灵岩古寺后,肯定会上山拜谒。不过,灵岩古寺住持是否真有预知生死能力,倒值得推敲。周建华推测,不排除这种可能,即王阳明要去丫山灵岩古寺拜谒的消息提前传到庙里,有×根据王阳明病重的实际情况,故意留了一偈。
龚文瑞则通过多方的走访,得出了一个不大相同却也颇合情理的结论。他向记者介绍,王阳明要去拜谒丫山灵岩古寺时,恰逢寺庙住持圆寂,按照规矩此时不宜进入。但王阳明当时居高位,执意要进庙内×也无法拦阻。龚文瑞推测,当时应该有一个僵持过程,有人借机写好了纸条放入庙内的案几,也算是给不听劝阻的王阳明下了一个诅咒。而本来就重病缠身的王阳明,经过上山下山的劳顿,再经此一吓,可以说是连病带累带吓,所以一回到船上就病逝了。龚文瑞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数百年来,丫山灵古岩寺几经修缮,其中有间房一直保持原样,这间房就是王阳明读到偈语的方丈室。
9月初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了这座颇具神秘色彩的丫山灵岩古寺,古寺刚刚动工装修好,雕花飞檐,很是气派。记者在一位当地文化人的带领下,找到了那间方丈庙。从外表上看,这个房间和一般的寺庙没有区别,只是雕花的木门很显破旧,整个房间从房顶到墙面都是木质结构,房门上方有一块匾,上书:“方丈”字样。惟一感觉不同的是,整座寺庙都是修葺一新,惟独这间房间依然旧颜,在相邻的新房映衬下,很是不协调。
离开丫山灵岩古寺时,已是黄昏时分。看着渐重的暮色,记者的思绪不由飘飞到数百年前的某个黄昏。或许,已经病重迟暮的王阳明就在这样的阳光夕照下,伴着古寺的钟声走过了他最后的岁月。
一代理学大师与江西的最后一次碰撞,竟然是这般的空灵和禅意。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