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丰傩神与宜黄戏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16世纪初,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作《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西川灌口神,即清源妙道真君,原指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守李冰,后衍化为李冰次子,俗称灌口二郎。由于官府的利用与×的渗透,灌口二郎神分化出多神,其中清源又传为隋朝嘉州太守赵昱,都 是青年美男子形象。
宜黄位于江西省东部,与南丰县为邻。西川灌口神作为宜黄戏神立庙前,他作为南丰傩神早在宋代已经立庙。据南丰《金砂余氏重修族谱》记载,后梁开平二年(908),余氏为避战乱,从江西余干县迁至南丰金砂村定居,随将远祖余瑶任衡州太守时崇奉的西川灌口神迁至金砂,立庙奉祀,并承祖制,世袭“驱傩”。宋代是西川灌口二郎的神化时期,南宋大学者朱熹说:当年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现今出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初时封王,后徽宗好道,改封为真君。北宋首都开封民立灌口二郎神祠,皇帝敕赐“神保观”;南宋首都杭州皇帝下旨兴建二郎庙,御书“清源崇应之观”。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倡导,南丰金砂清源庙香火兴旺,祈祷者络绎不绝。金砂村位于南丰与宜黄交界边境,宜黄乡民常来朝拜,加之金砂大傩班常为四邻乡民沿门逐疫,灌口二郎信仰遍及南、宜两县。如南丰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的上甘傩庙,以及稍后的南堡、上古等傩庙都以清源(灌口二郎)为傩神,宜、南边境的宜黄神岗,与宜黄为邻的乐安县东湖、罗山,与南丰为邻的广昌县甘竹、赤溪等村的傩舞、傩戏也以清源为傩神。但赣西、赣西北与赣东北地区的傩舞、傩戏都不以清源为傩神。
江西南丰石邮傩神庙
以傩神灌口二郎清源真君作戏神,有4方面原因:1、二郎神武艺高强,传说他下水斩蛟,为民除害。现存三本有关二郎神的元明杂剧中,他都是驱邪院主(真武大帝)的部属。汤显祖的戏神清源师庙《记》说:“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以他为戏神,能体现戏剧的逐疫功能。2、汤说灌口二郎“以游戏而得道”。傩与戏本都有游戏成分,宋代傩更具娱乐性,朱熹说:“傩虽古礼而近乎于戏”。南丰石邮傩庙就以此为门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傩与戏有不解之缘。3、二郎神是艺人崇敬的对象,《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六月二十四日灌口二郎生日时,诸色百戏艺人都要上演杂剧、舞蹈以示祝贺。这种习俗南丰上甘村一直流传,当日,傩班弟子不仅聚会吃寿面,而且村中连演十天大戏。4、二郎神宜黄弟子最为熟悉。古代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傩既有驱疫功能,又有娱人作用,傩神清源自然是宜黄戏神的最佳选择。
清源是南、宜周边地区的傩神,所以清源戏神最早也产生于这个地区。但宜黄弟子有上千人,为了生存而四处演出,一些名角因各种原因加入其他声腔戏班时,必然带去清源信仰,这也许是后来弋阳腔和昆山腔以清源为戏神的原因。清代戏剧更为繁荣,许多地方戏曲声腔剧种进入城市,戏班弟子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找到地位更高的老郎神(唐明皇)来充当戏神,但赣东地区仍然流传清源傩神与戏神,如南丰南堡傩神殿里早几年还悬挂着清源戏神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