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解读郑州文化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郑州从商朝以后就再没有做过都城,连做中心城市的机会都很少,郑州一直处于洛阳和开封两个古都的光环之下,直到建国前还叫郑县。然而1956年河南省的省会却从开封迁往郑州。现在郑州的 200多万常住居民中,有100多万人是近十多年中新迁入的,另外还有至少百万的流动人口。

  在郑州这座城市没有“排外”,常住人口中说什么话的都有,南阳话、洛阳话、焦作话、普通话。操安徽话、南方话、东北话、四川话的郑州人也大有人在。谁在这里都没有太长的历史,很少有追三代人追不出郑州的,所以谁也不会看不起谁。郑州人尤其是外地移民也挑郑州的毛病,但大多并不想走。我想,最大的原因是这里没有歧视,有主人翁的感觉。在全国众多城市中,郑州女孩算不上漂亮,但穿戴并不落后。二七广场是郑州的中心,也是郑州商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这里除汇聚有北京华联、金博大、郑州华联、商城大厦等大型商场,还有专为前卫女孩们开的光彩服装市场。郑州火车站附近的银基商贸城,也是郑州女孩经常光顾的地方,商贸城的服装从整体上赶不上光彩时尚,但样式最全,规模更大。

  交警对外地车辆违章罚款较重,在全国好像是一个惯例,但在郑州,交警对外地车辆违章却比本地的车辆违章罚款要轻。郑州二七广场周围的几条道路改单行不久,一位出租车司机和另一位外地车司机先后违章,可交警对本地司机进行了罚款,而对外地司机只进行了批评教育。本地出租车司机很不服气地找交警评理,交警说:开出租应该早知道这里改了单行,你这叫明知故犯,外地司机不清楚,也有可能没有注意到单行的标志牌,怎能罚别人的款。

  郑州人不势利,因为这是一个由大学生、经商、打工的平民组成的阶层,都没什么背景,埋头赚钱方能生存。郑州人很包容,在银基及其周围的天荣、敦睦路等服装市场做生意的人中,广州人、浙江人和江苏人尤其多,温州生意人还在郑州建立了商会。

  郑州人的包容性给自己带来了口福,川菜馆、湘菜馆、湖北菜馆、东北菜馆都能红红火火地开起来。1990年代,红焖羊肉席卷郑州,后来又掀起湘菜热、全驴汤热等一阵阵旋风。酒也是一年喝倒一个牌子,当地还流行过歌谣:“郑州人是个大酒缸,什么酒都往肚里装,一年喝倒一个牌,至今不知啥酒是‘杜康’。”

  外地的事物到郑州后,往往会有所改变。一位地地道道的郑州人说,外地的菜到郑州后,往往会更适合郑州人的口味,他到兰州吃过拉面,他到新疆吃过拉条,但感觉都非常难吃,可在郑州吃这些东西却感觉非常爽口。

  郑州还有著名的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西北三十公里处,它北黄河,南依岳山。这里绿树满山,亭阁相映,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它虽没有苏州园林小巧、杭州西湖的秀丽,但它却有磅礴于世的气势。

  登高北望,黄河水无际无涯,浩浩荡荡。由于黄河在这里冲出最后一个峡口进入平原,形成悬河,所以在这里观黄河别有一番情趣。触景生情,令人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游览区这一带,又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它是一座给人以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浏览区,它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这里就像是黄河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

  总之,生活在郑州这个地方,你会觉得舒服,无论是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这里的人文情怀,我爱郑州,这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郑州人。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