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口的吹鼓手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流传着许多民间吹鼓手的故事。民间吹鼓手,是应民间的婚、丧、嫁、娶服务而产生的,是黄河流域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

  吹鼓手的头头叫“揽头”,做“揽头”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拥有结婚用的轿子和殡葬用的架子等大型用具,必须掌握全面的吹拉弹唱技术或某一方面技术出众,要比较熟悉婚丧习俗。“揽头”和一般吹鼓手之间都是雇佣关系,一般吹鼓手都是给“揽头”当差的。

  办喜事都要热闹一番,其规模大小是依办喜事主人的条件而定,那些富家人一般都要大讲排场。喜主在结婚前给“揽头”送单子,订时间、花轿、人数。“揽头”按照喜主的需要通知当差的。轿有八抬大轿、老虎头、4人抬大轿3种。结婚那天新郎是“大人”,要坐八抬大轿,在旧社会,县太爷行路碰上也得让路,一般行人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能否坐八抬大轿,还要依照本县历史上出现的官员情况而定。如果该县出的官员从京官到地方官都有了,才能用八抬大轿。老虎头轿是前边4人抬,后边两人抬,有点虎头蛇尾的意思,很少有人用,一般都是用4个人抬的轿。

  结婚前一天唱戏叫“响门”,吹鼓手唱戏是打拉俱全,但不走场不上妆,叫盘登子戏。他们唱的是京戏,但不唱武戏,不唱带有悲伤情感的反二簧戏,因为是喜事。唱好了,观众喝彩,喜主会给吹鼓手赏钱,赏钱与“揽头”无关,类似今天的奖金。吹鼓手得到赏钱要在观众面前谢赏。

  结婚这天,新郎坐花轿去迎亲,吹鼓手要跟从。在今东营区六户镇一带,女方招待女婿就很隆重,并且也招待抬轿子的和吹鼓手等。迎亲回来,场面最热闹。花轿进了村子,前进的速度放慢,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花轿不走了,吹鼓手班里的唢呐、笙、管子齐鸣,但只抬脚不前进一步,抬轿的也是这样,这叫颠轿。有的抬轿的干脆拿出棍子顶着轿杆,两只胳膊扶着轿杆随着乐器的节奏晃。结婚是按预定好的时间下轿的,时间不到,吹鼓手就一个劲地吹,也不向前走,喜主就赶快赏钱,有时要赏好几次。其实,喜主也是愿意在大街上热闹一番。如果有两家在同一天结婚,两家轿主争换鲜艳的轿衣,吹鼓手也格外卖力,乐器吹得格外响。家境好的喜主还会雇佣两家吹鼓班,这样不管是“响门”、唱戏还是迎亲归来,两家吹鼓班就像比赛一样,唱得特别特别卖力,吹得特别响亮。

  由于经常走南闯北,吹鼓手的唱功和演奏的技巧都有很大进步。有的吹鼓手道白,虽说京腔、京韵还不够味,但吐字清楚,嗓音浑厚,小鼓也清脆响亮,像玉珠出盘,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如今,人们生活好了,虽然结婚“新娘”坐轿的风俗有了改变,但不少地方“吹唢呐”的风俗还保留着。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