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滨海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段家胡同十刹海寺

什刹海后海西北角上现在有条胡同叫滨海胡同,一看就知道是后改的名称,原先这里叫段家胡同。

段家胡同的段家是指开浦安堂的店主,浦安堂专治疗腰酸痛的坎离砂。几代经营,留下了段家胡同这个地名。

除了浦安堂外,这儿还是有名的“鬼市”或曰晓市的所在地,有小店铺,有打小鼓儿的、摆小摊的,一过午夜,这里就鬼鬼祟祟、挤挤攘攘开市了。

这里更有名的是北上坡的十刹海寺。

十刹海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五十亩,殿堂三十多间。在京城诸寺庙中,以肃穆幽静为特色。钟磐声不远传,香灯光不灿烂,庭院内没有香客簇拥,僧人们以专致于诵经礼拜为上。

更为奇特的是寺内那位三藏法师。这位法师是陕西人,幼年即师从于大师,修身养性与众不同,是位典型的苦行僧。他终身只穿过一件内衣,其补丁可想而知。他一辈子没在床上躺下睡觉,每日大多是站着,很少坐下。一旦正襟危坐,那就是睡觉了。每日化缘回来,就立在钟板旁边。他的化缘乞讨方式也异于他人。乞食时,手持佛珠,佩带一瓢。没吃过饭,飘就口朝上仰放着;吃过饭了,瓢就扣放着。不用言语,街巷里的老头老太太们一见瓢仰着,就知道“师傅还没吃过饭哩”。争着给老和尚拿饭来。三藏法师吃饭时从不进人家的家门,只在门口外站着吃完饭便走。

这种自虐生命的做法,实在令今天的人难以理解。

这位老出家人不但是佛门清规戒律的严格遵循者,还是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忠实捍卫者。

有一回,途中一位官员的女眷慕名向他请教佛事,老和尚不仅不领情,反而像村师教训村童一样呵斥道:“女子!你丈夫身为朝廷尊贵者,你念佛在家念就得了,为何还要出门见和尚?还有没有家法了?还有没有佛法了?我回头就告诉你丈夫去!”羞得那女子花容变色,无地自容,这和尚真是和尚啊!

老和尚主持十刹海寺二十多年,明万历年间去世。

清代时,十刹海寺已冷落。清朝嘉庆丙辰年(公元1796年),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出德胜门办事,夜里借宿十刹海寺,发现寺殿大部房间早在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 766 年)就被封闭。和尚们全挤在寺门一间小屋居住,他自己寄寓在后殿东廊内房间。屋里冰冷阴森,寒气刺骨,点燃了几个火炉,仍无一点暖意。点了几盏油灯,也暗淡无光,仅作莹莹绿色。加之又听到关于此庙的怪异的传说,心中更加恐惧。但已经住下来,就不好说搬走,姑且忍寒躺下。幸喜一夜无事,并没有传说中的恐怖东西出现,熬到天明走人。

十刹海寺的另一件值得一提和值得纪念的是它面前的什刹海是以寺名而命名的。可惜的是如此著名的十刹海寺,目前已沦为滨海胡同居民住宅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