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丰富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关于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

西城的这条至今仍叫丰盛胡同,因明成主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是名丰城胡同,见明嘉靖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至清初便讹传为丰盛胡同了。

而那条富于传奇色彩的胡同,则是与东城乃兹府(明:奶子府)胡同垂直相交,清末时亦叫丰盛胡同的小胡同,现名为丰富胡同。

去过王府井的外地人很多,但知道丰富胡同或去过的却不多。这是个很普通的胡同。但这条胡同在北京文化中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因为老舍,因为丹柿小院。

老舍纪念馆(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9号)

1***年4月老舍先生51岁时,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即用一百匹白布的代价购置的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座旧式四合院,老舍与家人一同在此生活了16年。

老舍非常爱这个家——自己动手布置陈设,每天仔细打扫,还用花木精心装点。据说当年仅菊花就有几百盆,一到爽秋,赏菊的朋友们便应主人之邀纷至沓来。那时小院里还种植了柿子树、枣树、石榴树……因而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丹柿小院”。就在这个恬适、典雅和宜人的家里,老舍写下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几十部著作和大量曲艺、杂文、诗歌、散文等。“文革”初起,老舍不堪屈辱,以死抗争。1966年8月24日这一天,他诀别了自己深爱的家,也离开了这个多难的世界。1999年2月,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并向公众开放。

当你推开了老舍的家门,也就走近了一位既普通又充满了情趣的人,走进了一个既亲切又丰富的文学殿堂。

进入丹柿小院,北房前两棵高大的柿子树为老舍先生亲手栽种,至今仍格外茁壮,年年硕果累累。北房三间和两侧耳房作原状陈列,向人们展现老舍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

院内东、西厢房,现辟为纪念性展室,通过大量珍贵的图书馆、照片、手稿及生前遗物等,从6个方面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童年和创作历程,老舍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和各类文字的作品荟萃期间,仅《骆驼祥子》就有30多种译本,虽然展览规模不大,但也足以让人领略到老舍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进一步感受到他作品的独特魅力,及对后人的影响。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