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归来话“新安”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新安"归来,的确给我留下了"新安"的深深记忆。1996年的今天,这里还有新安镇、新安路、新安医院、新安小学。当然,还有新安会馆。既然有了会馆,这又肯定不是在真正的新安。正因为不在新安,却又有这么多新安,才更引起了我的兴趣。
徽州,古属鄣郡,后改称新安郡、歙州等,宋宣和三年才定名徽州。六年前,因徽州有杰出的自然景观黄山以及齐云山、太平湖、新安江;有数以万计的古塔、古桥、古牌坊 、古祠堂、古民居的人文景观,其旅游资源丰富又皆成上品,国务院决定改建黄山市。因此,要回到百年、千年前去了解昔日的新安、徽州,是有些困难的。去年在江西婺源召开世界 朱氏联谊会时,韩国一批朱氏乡友听我讲了这些历史变迁才恍然大悟。世界朱氏联合会会朱昌均先生说:"这次来到贵地。一个大收获就是知道了新安即歙州、徽州。我们原本只知道朱熹是新安人,但不知此地就是朱氏祖居。"我此次到两淮胜地(淮阴、淮安),当我谈到为了解我们黄山与两淮的悠久历史联系而来时,淮阴的同志也感到稀奇。
两淮,作为九省通衢、通宗大道第一站,是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的:北运河,因元建都大都,视此为通往南方诸省的重要水道,征战、征粮,都不可少。开凿北运河,是作为一项大工程予以重视的。明永乐建都北京,更加重视这条通往明祖发祥地的水道,命平江陈督漕运,时仅南粮,岁漕四百万石。经一再疏浚,北运河到了这里与汴河而来的老运河相聚,加?quot;北马南船"在此交接,马店、码头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黄河多次夺淮,特别是康熙十九年,水淹泗洲城,进人洪泽地段,黄淮合流拓面展开,合流入海。这里更成了水利与漕运的中心点。清朝十大总督,这里就有两个:河道总督、漕运总督,都在这里建有"帅府"。康熙四次,乾隆六次亲临这里视河道,查巡漕运。一个河道总督高晋,乾隆曾四次御次嘉奖,帅府清宴园?quot;荷芬书院"也成了皇帝驻跸享乐场所。水患时,上下关心,各方着力。乾隆在位六十年,减名当地田赋钱米七次,赈济六次。无患时,由于朝廷大量费用下拨,"只三分于河道",大小官僚都视此为拾金宝地,庭院花园、客舍厅堂,荣雍豪贵。帅府宴席不散,宾客时时不断,成了极尽侈华之地,也带出了一种社会风气。当时的淮阴与汉口、广州齐名,苏州尚在其下。
两淮古分山阳、清河等邑。河下镇为山阳辖境,实为黄淮漕运要冲,要淮郡城外第 一大聚落地,凡有事江淮,皆由末口而下。故纲盐集顿,商贩阗咽,关吏颐指,暄嚣叱咤,百货山列,加之歌伶喜优靡宵沸旦,可谓繁荣之极。其中,徽商的影响是很大的。徽商是行商,敢于向外,哪里交通发达(当年主要是水道),就涌向哪里。河下镇,有药店巷、文字店巷、书店巷、笔店巷、太史令巷等等,还有程鉴的荻庄、程吾店的寓园、程钟的桐荫园、程秀峰的岑山草堂,凡此等等不是徽人独据,就有徽人踪迹。而程钟"乐善好施",程鉴的"用人之急",程量越建"育婴堂",程峦"再建明伦堂与修大成殿"等等,被誉为:"淮北巨商而为人忠实","善事行之终身","以助人为天性","有德于山阳",故山阳人恳请入籍。这样,籍涟水也好,籍安东也好,籍山阳河下也好,程氏,歙人,确是最大的徽人家。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徽州文学—徽州行
- 下一篇:绩溪龙川胡氏宗族溯源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