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戏曲—花鼓灯主要节目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花鼓灯传统节目有《大场》、《小场》、《游场》、《双花场》、《抢板凳》、《后场》等。
大场:群舞,演出人数4至24人皆可,男女角色人数相等,由领伞的率领组合成各种图形。表演时既有统一调度,又有个人发挥,伴以热烈的锣鼓,响亮的口哨,舞蹈场面热烈奔放。
小场:双人舞,有文武之分。武场以舞为主,男女角色相互配合,以内涵丰富的舞姿抒发感情,刻划性格,演泄情爱。文场以唱为主,舞蹈次之。唱词与舞蹈不一定有联系,前后段也可不连贯。内容大都是情歌,唱一段舞一段,交替进行。《小场》是花鼓灯艺人创造的抒情诗,是花鼓灯歌舞的精华部分。
游场:独舞,表现天真烂漫的少女,在花红柳绿的春光里尽情游戏,触景生情,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还想。其中的“颤、颠、抖”动作及丰富多彩的扇花、手绢花使这种单人舞独具特色。
双花场:3人舞,由2女角、工男角3人表演,内容吸取了戏曲《二女争夫》的情节,上演场次不多。民国时期凤台县即不多见。
抢板凳:3人舞,表现3个天真活泼的儿童,挤坐一条板凳,玩耍逗趣,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十分欢乐。
后场:是2、3人表演,有情节、有人物生活小戏的总称。较流行的有《黑眼疯》、《表姐表妹》、《秃闹房》、《恨小秃》、《小货郎》、《王小楼卖线》、《游春》、《拾棉花》、《四老爷观花》、《四老爷坐独杆轿》、《卖饺子皮》、《麻丫头怄婆家》等。
解放后,县境内的专业及业余文艺工作者在传统节目基础上,又创作出一批有新意、有特色的花鼓灯节目,其中主要有《小圆房》、《拾棉花》、《永幸河畔稻花香》、《抗洪夺丰收》、《送红灯》《新媳妇抢场》《棉海新曲》、《争锹》、《采种》、《田头乐》《送粮路上》、《田间卫士》、《花鼓之乡》《野花谣》等。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徽州戏曲—皖南花鼓戏
- 下一篇:徽州戏曲—安徽花鼓灯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