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安徽历史—合肥历史—合肥历史陈迹觅踪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一里三公

  在城区东大兴集西南侧,在前后不到半公里的范围内,长眠着三位历史人物:包孝肃公、张蔡国公、李文忠公,这便是合肥有名的“一里三公”。

  最早看中这块风水宝地的是合肥人包拯,是他亲自选择了这块干暖朝阳的茔地悲痛地安葬了他夭折的长子包纟意,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更合适的位置以待将来叶落归根。为了使这块土地永远清净,包拯还特地手书一则家训:有贪污受贿行为的不肖子孙,不得在这里安葬。他64岁在开封去世,其夫人、女婿千里迢迢将其灵柩运回合肥,在此修了一座地宫,隆重安葬。

  300年后,合肥人张德胜安葬于包公墓旁。因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想到他的虎将的战功,追封他为蔡国公,谥忠毅,按其新的地位拨款重新修墓,豪华气派不在包公墓之下。

  又过了600年,又一位世界知名人物、合肥人李鸿章也赶来与他生前一直敬爱的包公为伴。现在的包公祠就是他捐2800两银子重新兴建的,并有亲笔碑文。据说他生前亲自交待,死后要与包公葬在一起方能瞑目。李鸿章的墓更为富丽堂皇,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给他立的巨大的龟驮碑,有成百间雕梁画栋的享堂和成片的广玉兰林……“一里三公”蜚声遐迩。如今,包公墓移至包公祠东南复建,李鸿章享堂也已原地修复如初,惟蔡国公墓因铁路穿坟而过,对他的凭吊也只能心到神知了。

  斛兵塘

  斛兵塘又名站塘,俗称量兵塘,位于一环路东南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东南角,面积约6.7公顷。相传三国魏曹操率师80万人马,大举进攻东吴,屯兵合肥,安营扎寨时,人马浩荡,无法计数。为清点人马,便挖出了这口旱塘,作为计量将士的场所。斛兵塘因此得名。

  
洒金街

  今为淮河西路通向杏花村的一条小街。传说一探宝小和尚路过这条路,沿途将一把黄豆丢洒一地,落地后都变成金豆,给沿途百姓带来福运,人们便称此路为洒金街。

  铁栏井

  也称铁井坛,旧址在今教弩台东侧,因井栏不是石制、砖砌而是铁铸而得名。

  庐州第一井泉

  指铁栏井井水。因此井四季不竭,水清甘甜并可生饮,故有此美称。有意思的是,井坛旁有只公用水桶,方便了过往行人,反映合肥人好客由来已久。

  蚂蚁塘

  旧称蚂蚁塘在坝上街西,今工人文化宫东侧。四牌楼现通指长江路与美菱大道交汇处,其实此处叫范巷口,老四牌楼是长江路与宿州路的交汇口,也叫奎星楼。金斗城,位于今天乐普生商厦一带。孔庙、文庙,位于现在的四中内。县桥,位于市府广场西南侧。

  回龙桥

  旧址在环城公园路内西南侧。桥已不存,但地名未废。据说原为迎康熙皇帝探亲而建,后因合肥“斩龙岗”冲犯,皇帝便取消探望岳丈的行程,既然皇帝回去了,桥就定名“回龙桥”。

  龚万巷

  旧址在三孝口西南侧。清朝年间此地住两户人家,一为朝廷重臣“龚大司马”,一为地方权贵“万大老爷”。因同时大兴土木,引发了官司。龚大人闻知,送来家书:“千里来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龚家人见信主动后退三尺,万家见状也退让三尺,结果院墙间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一时传为美谈,并称之为“龚万巷”。

  凤凰桥

  旧址在城东坝上街东首的汊河口。传说当地一位巧姑娘忽然长出胡须,忧愁不堪而投河自尽,错赏胡须的天神十分愧疚,无奈中向巧姑娘投河处抛去一尾锦羽,不一会一只五彩金凤从河中飞出,自此,这里成了吉祥之地,人们便架一座大青石桥纪念巧姑娘给这里带来的祥瑞之气,并命之为“凤凰桥”。

  
飞骑桥

  千年古城合肥究竟建了多少桥,如今已难以数计,但历史上合肥最出名的桥当数飞骑桥。该桥之所以能名扬天下,首先归功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中,罗贯中在描写曹将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被袭后骑马跃桥脱险时,曾赋有“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后人便称这座逍遥桥(一名西津桥)为飞骑桥。相传原在古逍遥津正南、教弩台之东,唐代诗人吴资也曾赋有“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的佳句。如今原飞骑桥虽不复见,但至今仍有遗迹可寻。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古桥,如为纪念包拯而命名的孝肃桥,金斗河上的惠政桥、镇淮桥、九狮桥,等等。如今几乎全被现代化大桥所取代,到处可见雄姿各异、蔚为壮观的“淝上彩虹”。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