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安庆古建筑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安庆市现存历代古建筑410处,散布在广袤的城乡,形成别具风情的胜景奇观。其中有楼阁式结构的城区谯楼、广嗣殿、慈云阁、怀宁白麟畈的铁砚山房、桐城市的半山阁、方氏九间楼、枞阳浮山镇双瞻阁、潜山县龙潭乡杨家祠堂、太湖县城新华街王氏宗祠、望江城关的文庙;坊式结构有市区钱牌楼石牌坊、倒扒狮石牌坊、岳西县牌坊村的斯桥牌坊;桥有怀宁县思皖桥、桐城市的紫来桥;亭式建筑有桐城市的凌寒亭、枞阳县周潭镇的八角亭、岳西冶溪乡的九老亭、里仁村的余贤公亭堂;台式建筑有怀宁县小市镇的孔雀台、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戏台、南台山的太白书台;古寨大多坐落在潜山、岳西两县,其中著名的有潜山县天柱山中的总关寨、东关寨、西关寨、南关寨、北关寨五大寨,岳西县司空山中的司空山寨、旗山的飞旗寨、石关乡的伏龙寨以及白云寨、桃园寨、马园寨等。

[白崖寨] 位于宿松县趾凤乡白崖山,系元末义民吴士杰用片石依山垒起的一座石城。周长4公里,高4—5米。后历经修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寨中辟有5座据险扼守的寨门:东名朝九,西名百花,南名听雨,北名乘风,西南名攀龙。5座寨门均有一夫当关、万人不敌之势。远眺古寨,迤逦起伏,峰壁摩天,被称为“南国小长城”。山坡记功石上,有史可法书写的“最上一乘”石刻和“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的石刻对联,再现了烽火岁月的悲壮气慨。还有石刻“凤卧龙栖”、旗杆石、蛤蟆石、信阳尖等诸多胜迹及士大夫宅第遗址“九曲居”等。

[谯楼] 又名望楼、鼓楼。坐落在市区司下坡北端,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祥,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清雍正年间,安庆知府徐士林在此题刻长联:“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那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榜,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愧白日青天。”清同治六年(1867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重修谯楼时,题书楼额为“白日青天”,寓意为官当“明镜高悬、清白廉洁”。故该楼又俗称为“白日青天”。楼为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望楼面阔5间,面积211平方米。下层基座为长方形砖石夯土城门式结构,长54米,宽18米,高达4.2米,四周均由青砖砌成护体墙。正中为拱券门洞,宽4.25米,净高3.1米,内壁用青砖垒砌。基座左侧后墙辟有砖券门洞,砌有花岗石踏跺22级,直通基座平台,结构奇特。因得地势之利,踞高面江,具有“楼不倚江江倚楼”之气慨。楼旁有古名胜“双桧轩”。

[钱牌楼石牌坊] 坐落于市区钱牌楼街,东西面向,当街而立,为明代刑部尚书钱如京所立,故又名“大司徒坊”。牌坊为4柱3门牌楼式汉白玉建筑。坊体高4.43米,宽7米。中门东侧抱鼓石上雕有如意纹饰,门头枋上雕刻有莲花图案;南北次门额枋前后雕有3组图案;下额枋为瑞兽花浮雕,瑞兽在花草、卷云中翻转腾跃,气势磅礴;额垫座上是菱形、三角几何纹饰,细腻娟秀;上额枋为花草、云形纹饰,飘逸生动。其雕刻技艺繁简相宜、图纹虚实相间,体现了明清时期我国石雕艺术成就。

[铁砚山房] 清代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的故居,坐落在怀宁县五横乡白麟畈。铁砚山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主体建筑为穿斗式砖木结构,共4进。第一进为三开间的门厅,有邓石如之子邓传密题写的“铁砚山房”隶书门额;木刻门联为“绿蒲水暖鱼儿戏,红杏花明燕子归。”二、三进为两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五开间,进深二间。第二进正厅三开间,名“守艺堂”;第三进名“燕誉居”;第四进为仓房。主体建筑两侧为斋馆庭院,旧有“求声馆”、“挹翠楼”。外围为花园。整座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铁砚山房面向东南,南望风景秀丽的大龙山,北以凤凰山为屏,西有虎形、白麟两山,合称“四灵山水”。邓石如曾篆有“家住四灵山水”、“家在龙山凤水”、“凤桥麟坂归茅庐”等闲印,以纪念家乡山水之胜。两弹元勋邓稼先就出生于“守艺堂”西住房内。

[世太史第] 又称“四代翰林第”,坐落在市区天台里44号。因宅第主人赵氏祖孙四代均入翰林而得名。宅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四进,每进面宽均为20米。各进之间采用天井做法,两侧山墙为马头墙。大门为八字形门第,门楣上为砖刻楷书“世太史第”横额。门两侧有砖刻楹联:“江山如画,物我同春”。汉白玉石门边框用阴文线刻各种几何图案,线条清晰,技法精湛。西侧有共用山墙的四进住宅,有3门与其相通。两组建筑格调相似,布局、年代相近,实为一体,总面积1500平方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入驻安庆城时,曾于宅第设长江粮台。同治二年(1863年),翰林赵畇重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即出生于此。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