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胡氏家族发展简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安徽省绩溪县,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仅以胡姓一族,便出了许多文能安邦定国,武能辟土开疆之俊才。有唐以来,绩溪建县一千三百余年,胡氏家族名人辈出,堪为各姓魁首。
一、绩溪胡氏家族溯源
胡氏家族在绩溪县是大姓望族,故民间有“七胡故里”之说。所谓“七胡故里”,是说绩溪乃七位胡姓名人的家乡,即胡舜陟、胡宗宪、胡松、胡雪岩、胡开文、胡适、胡锦涛。胡舜陟是北宋名臣,金紫光禄大夫,绩溪县的“金紫胡氏”,便是因他而冠名的;胡宗宪,明代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胡雪岩,清代红顶巨贾;胡开文,清季徽墨巨匠;胡适,现代国学大师、教育家;胡锦涛,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七位名人,分属绩溪胡氏的“金紫胡”家族和“明经胡”(李改胡)家族。而绩溪胡氏家族,历史上还有“四胡”之分。其实,绩溪真正的胡姓在汉唐之际,应是一家。只是南宋入徽之中原人,又多于前朝,各姓之间,依中原南下时间先后,各起“炉灶”,按氏溯源,修谱续牒,以作为宗法祭祀之根本。到了明代,由于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各姓的谱牒,已经成为徽州地方聚族而居的一种统治制度了。在老徽州,胡姓、汪姓、程姓、章姓、黄姓、周姓等均为大姓,各姓内部,又有分支派系。据宋名臣胡舜陟《金紫胡氏宗谱》序云:“虞舜之后,有遏父者,为周陶正,武王克纣,封舜裔满于陈,溢胡,因得姓。”以胡满作为远祖,是绩溪各胡姓宗谱包括明经胡(李改胡)之昌翼公父亲胡三公上溯源流,都共同认定的。明经胡(李
改胡)只是从胡昌翼公才开始的。绩溪四胡,实际上便是由此繁衍而来。所谓“四胡”即“金紫胡”、“龙川胡”、“遵义胡”和“明经胡”。“金紫胡”又与“龙川胡”同源于山东濮阳,并在历史上曾经联合一起出过《统宗源流谱》,为同姓同宗。只是来绩时间不同,始迁祖不同,居住地不同。且历史上早已分祠而立,故“龙川胡”宜应与其它三胡并列,故为之“四胡”。
龙川胡因世居安徽绩溪龙川而名之。该胡姓始迁祖为胡焱,自东晋南迁定居绩溪龙川后,至今已历五十余世。因明代龙川先出了个户部尚书胡富,故龙川胡的二房子孙也可称“龙川尚书胡支”。龙川胡与绩溪城内金紫胡宗脉尤近,两宗祠古谱世系自一世满至三十三链仕西晋,为殿中侍御史,定居山东青州濮阳板桥村,皆相通。至三十四世焱迁歙始分支。而“金紫胡”氏始祖宓,则是链后十七
世,至唐时才由板桥村迁歙城乌聊山。二者先后相继转绩溪定居建祠,蔚成绩溪望族。
金紫胡为北宋名臣胡舜陟的后裔,宗唐散骑常侍胡宓为始祖,南唐时始迁绩溪,南宋时建祠。胡舜陟(1083—1143),字汝明,号三山老人,与抗金名将岳飞交情甚笃。大观三年(1109)进士,徽猷阁学士,受封“金紫光禄大夫”,因此,他家的后代就以“金紫”名氏。这支胡姓是以祖宗官职来称呼己姓的。
遵义胡是明代名臣胡松的后裔,宗胡清为始祖。胡松(1409—1572),字茂卿,号承庵,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因为胡松及其后裔,世居绩溪城内遵义坊,所以就称之为“遵义胡”,是用居住地来冠自己的姓氏的。由于胡松为工部尚书,故其后代也叫“尚书胡”。胡松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宋初(理学)三先生”之一的胡瑗(993—1059),其裔孙胡清,在宋代中叶由浙江乌程迁到绩溪县临溪镇的高车(以前叫胡村)定居,传到11世的胡日严,再迁到城内遵义坊(原绩溪县棉织厂一带)定居并建宗祠,到现在也有八百余年了。
明经胡是后唐同光三年(925)明经科进士胡昌翼的后人。宗胡昌翼为始祖,胡昌翼(905—999),字宏远,号眉轩,其父胡清(又名胡三)原为江西婺源人,因避朱温叛乱,临危受命,将李唐王朝的遗孤李昌翼带到婺源家乡,养育成人,改姓胡氏,并中明经科进士,后人遂以“明经”冠其姓氏。此胡乃“李改胡”,民间谓“假胡”,绩溪及其它各县民间(老徽州)的假胡后代,均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胡李不通婚”。胡昌翼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胡延政,任绩溪令,迁居绩溪湖里,始建祠,因名“明经胡”即李改胡(另子迁黟县西递)。其后迁岭北宅坦、上庄另建宗祠,称明经胡上庄宗。
二、绩溪胡氏家族的大体分布
由于历史的变迁,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动荡徙移,绩溪三胡的分布实际已经很难划分了。封建的宗法家族制度和旧时交通的不便,造成了徽州绩溪人的聚族而居,一般不会轻徙,但艰难的生活迫使他们必须外出谋生,希图发展。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便是旧时绩溪人辛苦辗转,四处漂泊的一种写照。因此,三胡在绩溪城乡的分布,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一)龙川胡氏
据《中华姓氏谱·胡姓卷》所载:胡姓为绩溪的望姓大族,除了金紫胡氏和遵义胡氏及明经胡氏外,还有一支历史最为悠久的龙川胡氏。东晋大兴元年(318),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新安,咸康三年(337),从山东濮阳迁家龙川(大坑口),世称“龙川胡”。又据《绩溪县志》记载,东晋大将军胡奋的侄子胡焱,以散骑常侍领兵镇守歙州,后娶华阳镇汪氏为妻,始迁华阳镇,再迁登源之龙川。现在,龙川胡姓居住较为集中的有绩溪瀛洲乡的岭里村、横形村、伏岭镇的湖村、桐坑、县城华阳镇的乳坑、以及浙江省新桥乡的四舍坞村等地。
绩溪龙川胡氏,历史上著名人物颇多,其中最为显赫的有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副都御使胡宗明等。胡富(1454—1522),龙川人,字永年,明成化14年(1478)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掌管案件,平反众多冤狱。弘治初任福建佥事,清理福宁滞狱积案,释放200余人,当地有“滩头水”之谣,颂其决案的明快,后担任广东副使时,靖安四会地方,并在泷水垦荒田2000余顷,招瑶、僮族人耕种。正德初年(1505),任顺天府伊。宦官刘瑾擅权,胡富独不为折节,果敢执法,不畏权贵。改任南京大理寺卿后,因反对刘瑾受贿夺取民田,后遭刘瑾勒令致仕。刘瑾受诛后,起任原职,并擢南京户部尚书,上书陈述弊政十余条,却为权贵所阻。于是七次上疏告老退休,回归故里。居乡清正,修桥补路,多盛德事。著有《龙峰文集》,卒年77岁,嘉靖初赠太子少保,谥号康惠。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龙川村人。嘉靖17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3级,后任杭州知府,修整西湖,扩建岳坟。嘉靖32年,歙人汪直、徐海、陈东等据5岛作乱,煽引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时宗宪为浙江巡按御使,旋提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策略,转战江浙,每役躬擐甲胄,指授方略。嘉靖36年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倭寇之内应,弥平倭患。胡宗宪以战功获得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嘉靖41年,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宗宪为“严党”而入狱。世宗对群臣说:“宗宪非严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嫉。”于是获释。第二年,御史汪汝正以宗宪付严嵩之子世蕃手书中有“自拟圣旨”罪劾胡,重入狱。在狱中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世宗怜之,久未定其罪。嘉靖44年瘐死狱中。隆庆6年(1572)宗宪案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万历1
7年(1598),其孙胡灯奏准,御赐葬故里之天马山,谥号襄懋。胡宗宪系著名抗倭儒将,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13卷,书中收入浙江沿海地形、防务、战具、倭变、战事甚详,载《明史》,还有《三巡奏议》、《督抚奏议》、《忠敬堂汇录》等。
现当代中,龙川胡氏人才辈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即龙川胡第48代人。
(二)金紫胡氏
绩溪县境内胡姓中,惟此系支脉为多,分布也广,因其名姓时间长,故绩溪岭南胡氏中,登源河一线至胡家,芜屯公路一线到家朋,岭中尚(田)、板(桥)、校(头)一带,基本上是金紫胡氏传人居多。绩溪金紫胡氏的远祖可追溯到东汉时的胡广。胡广在东汉灵帝时,担任司徒兼太傅。当时他的子孙居住在湖广岳州。胡广下传至晋代时,他的后代胡琰在山东为官,于是迁居青州濮阳县板桥村。到了唐代时,胡琰的后人胡宓司职散骑常侍,迁居歙城乌聊山下。随着改朝换代,胡氏子孙又一次迁居他乡。及至五代,胡宓的后人胡沼供职南唐,担任客都之官,迁居绩溪。从此以后,这支胡姓就在绩溪安家×了。胡沼下传数代到胡峤,在任同州(今陕西省)合阳县令时,入契丹境,将西瓜引入中原种植,功莫大焉。峤有子曰胡准,准生3子,长曰符,次曰筠,三曰策。皆忠厚笃诚,乐于助人。三子胡策又生三子,曰宏,曰成,曰咸。亦皆才华出众,勤奋好学。胡咸生有4个儿子,即胡舜陟、胡舜申、胡舜俞、胡舜举。兄弟4人在乃父谆谆教导下,相继成才。胡舜陟更是成了一代名臣,他与抗金名将岳飞交情甚笃。登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第,后担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为官期间,忠心耿耿,直言犯谏。宋室南渡之后,胡舜陟历任知庐州、徽猷阁待制,淮西制置使,广西经略。所到之处,政绩斐然。因弹劾权臣秦桧,与岳飞力主抗金,后又上书为岳飞鸣冤,屡次得罪秦桧,被×相秦桧构陷,含冤屈死狱中。当时百姓闻知噩耗,莫不失声痛哭。不久,胡舜陟被平反昭雪,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新安伯、太师、明国公。”其子胡仔有感于仕途险恶,后隐居浙江苕溪,著《苕溪渔隐丛话》100卷行世,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话集,名垂文苑。此后,绩溪金紫胡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登科进士,跻身仕途者更是不胜枚举。其后代中尤以清末“绩溪经解三胡”的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三人成就最大。
(三)遵义胡氏
原来主要在县城遵义坊西北一片和登源河下游至临溪一带。绩溪县翚岭余脉中的尚田、板桥、校头等乡村中间也有分布。“遵义胡”又被称作“尚书胡”,是因为胡松官至工部尚书,所以他家的后代,就有一部分人给自己的姓氏前冠以“尚书”衔头,以别于胡姓他宗。据《绩溪遵义胡氏宗谱》载,遵义胡从胡松这一代开始分为四派,即楫公派、格公派、柏公派、松公派。4派子弟在绩溪繁衍生息,绳绳继继,绵绵不已。其始祖为宋代天下师表安定先生胡瑗。胡曾担任过湖州教授,于是家居湖州。下传数代至胡清,正值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入侵,徽钦二帝被掳往北方,北宋灭亡。宋的遗臣孤老仓惶南渡,在康王赵构登基,建立南宋以后,统治者只想苟且偷安,维持江南半壁江山。胡清深明大义,慷慨激昂,以在野平民的身份上奏献策。但是南宋的当权者不为所动,胡清心灰意冷,曾对人说:“君子不能建功于朝,立万世不朽之业,就应当修身养性,为子孙开基立业,造福后人。”于是他下决心携带一家老小,跋山涉水,经休宁,过歙县,来到绩溪十都(今临溪高车一带,旧名胡村)乡下,见此地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于是,就在此建家立业,×谋生。胡清去世之后,下传10世至胡日严,字仁卿,又名福清。因他好读古书,以礼待人,故在乡里深受众望,元朝末年,
胡日严从十都乡下迁居绩溪城东遵义坊。绩溪城内地价昂贵,但他毫不吝惜资金,在遵义坊购地造屋。胡日严在城内定居后,生子胡原,明朝定鼎之初,胡原由乡里推荐,被提拔为桂林府知事。胡原生子胡杰,曾任容县知县。胡杰下传三世至胡有明、胡贤。胡有明生子胡淳,胡淳之子即胡松,登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第,官至工部尚书,而乃父胡淳因为儿子显贵被封为云南参政。“尚书胡”一宗,自胡松之后,亦不乏人才,据尚书胡氏的谱牒记载,清至民国期间,胡名泰(1798—1938),胡定煦(1820—1886)、胡位周(1870—1929)祖孙三代,在屯溪(今黄山市)开设“资生药店”,历百年而不衰。胡位宜(1851—1924)在屯溪开设“俊记南货店”,并在绩溪设立分店传于子孙;其弟胡位寅(1865—1930),在浙江兰溪开设“聚和敬”、“恒源”、“泰来”、“聚亨”、“同大升”等商号。还有胡安是(1826—1894)在屯溪开设“椿记药店”,并以自己的商业才干就任过屯溪商会的商董,同族兄弟胡定祥(1837—1911)、胡定禄(1839—1913)、胡定棻(1839—1902)曾联手在郎溪县开设“祥泰杂货店”,并拥有纸槽、枣厂、碾米厂等多处。远涉上海的则有胡裕星(1844—1922),他在松江,继其叔父的“同盛号”之后,创立了“同盛西号”;胡嗣迪(1847—1932)在上海广设茶号并任上海茶叶商民协会执行委员。原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语言学家胡裕树,亦是尚书胡后裔,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绩溪胡氏家族祖先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机遇,勇于创业的“绩溪牛”和“徽骆驼”精神。
(四)明经胡氏
主要分布在绩溪县的岭北上庄、宅旦、长安及翚岭以南的湖里、石门、荆州等乡村。石门、荆州的明经胡,虽也是胡昌翼的后代,但不是从绩溪的湖里或上庄迁去的,而是从歙县的芳塘迁过来的,其中荆州的明经胡,还经历了一个去了走,走了又来的磨难,到明代中期前后才真正定居繁衍起来。“李改胡”在原徽州地区分布很广,不仅婺源、绩溪、歙县有,其它各县也有。“李改胡”后人中,绩溪湖里村的“明经胡氏”人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是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凭借左宗棠的支持,亦商亦官,富可敌国,其手创的“胡庆馀堂国药号”,成为与北京“同仁堂”一样同享盛誉的药业巨子。现代文豪胡适之,也是“经胡”传人。其家族则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之时,就“常居茶,迁贸各国”。他们一家,在上海拥有几爿茶叶店。如果没有这种经商活动作为基础,胡适也就无缘长时间就读上海,更无缘接触新思想,新知识,而成为三十六个博士头衔的世界级文化巨匠了。胡适之的近亲胡余德(1763—1845),在父亲胡天注创建“胡开文”徽墨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并经其后裔的努力,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胡开文”的名号遍及海内外,几乎成了徽墨的代名词。在荆州的明经胡氏中,也是人才辈出。胡良祥(1845—1913),一名寿六,上胡家人,以务农兼经商为业,为人诚朴,名著乡里,终生致力于兴办水利、创立私塾、开辟荆州对外山路等公益事业。光绪三十年(1904)与里人方国卿募修阶磡岭山道20华里。宣统元年发起募修竹岭山道30华里,栉风沐雨五载,铺成蜈松岭脚至栈岱头险段的梯形石级。民国2年3月,督建黄泥岭段石砌山路。在建公兴石桥时,因年迈积劳,病倒工地,3日后卒于家中。安徽省政府嘉奖“一乡善士”匾额。胡学汤(1872—1944),字商岩,号福生,清末国学生,治群经,研易学,好周人急。幼承家学母教,敦品力学,14岁博通经传,尤通土木农桑货殖之学,后弃儒经商。学汤兄弟4人遵父临终嘱咐和母意愿,由弟福春经营店务,二弟福和种田理家,三弟福顺教义塾,协助商岩续修竹岭山道。先由自家出资和举债维持,后赴上海、汉口等地向旅外同乡募捐,经营7载,修成竹岭山道30华里,筑路面石梯1.7万余级。商岩致力于公益事业30年,倾其家庭所积,主持修筑借磡岭、竹岭、栈岭、芦塘岭、浪广岭、灰石岭、小九华和绩城南至歙东仙茶等道路。他后来又应聘督修绩岭、江南第一关和翚岭黄莲栈等道路,主持修建桥、、坝、水碓、校舍、图书馆、寺庙、路亭、茶亭、社仓工程百余处。其中有绩城北王、宣城水东拦河坝、黄山洽舍集成大桥、浙西鼓岭脚石桥。他还捐巨资创办荆山学堂、荆州小学及绩溪中学荆州分部等学校5所。民国31年,命其子胡锺吾将家藏昌化鸡血石章310颗义卖慰劳抗日军队,省政府颁赠“乐善不倦”匾额。学汤酷爱书法,在徽城经商时广收历代名家书帖,集王右军字成《大同篇》、《孝经》、《十思疏》。著有《通俗工程图解》、《乡村建筑浅说》、《七十自述》、《三十年经办社会公益回忆录》等。胡学汤长子胡锺吾,现年100岁。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和广州中央农运讲习所,为廖仲恺先生器重。抗战期间,1938年出任宣城县长,组织抗日义勇队,配合守军,三复宣城歼灭日寇,夺取枪弹,荣获国民党政府林森主席手谕“捍患杀敌,卓著功勋”,明令晋级嘉奖,成为国民党终身“国大代表”。1949年赴台后,倾毕生精力,续集王羲之字《洛神赋》等七十余篇,完成其父遗愿,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我们徽州,旧时有“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等一十五大姓,胡姓排第五位,而在绩溪,则胡姓为尤,就象县城内的那株大槐树,历经千百年沧桑历史,愈益枝繁叶茂,不仅本邑各地,方兴未
艾,而乃至于全国各地,发达不已,人才荟萃,精英迭出。本文当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学人的重视与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注:本文所据资料为徐子超、胡家礻是、胡笑波等先生及《中华胡氏大典》、《绩溪县志》提供。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重寻绩溪汪华墓的情思
- 下一篇:古徽州的廊桥和亭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