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河墅记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江北之山1,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2,皆在吾县3。县治枕山而起4,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5,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6,溪水潆洄7,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8,山之奥9,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10,是为潘氏之墅11。余褰裳而入12,清池湫其前13,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14,远山回合,风含松问,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15,遁世远举之土16,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贵久矣17,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盲,人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18,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19。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20,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21,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22,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注释]

1江北:这里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

2绝特:超出寻常。

3吾县:指桐城县。现为安徽省桐城市。

4县治:县衙所在地,指县城。

5郭:城墙。

6逶逦:连绵曲折。

7潆洄:曲折环绕。

9奥:深处。

11潘氏:潘江,字蜀藻,号木崖,戴名世之师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墅:别墅。

12褰裳:将长袍下摆提起。

13袱:流水回旋貌。安徽桐城人。14畴:田亩。苍莽:田野青碧,一望无际的样子。15羁穷:穷困不得志。16遁世远举之士:避世隐居、去避远方的人。

17科目:指唐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后世即以科目指科举考试。

18上之人患之:一些官高位显的人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深表忧虑。患:忧虑。

19诸生:清代已入学的生员。有司

20覃:深。

21间者:近来。官吏名。这里指主考官。22犹然山泽之癯:仍然是隐迹山泽的清贫之士。癯:清瘦。

[导读] 戴名世在文中首先写河墅的景色,通过对山岩、茂林、古木、清池、高台、群山、溪水、平畴等描写,点染出一个不染嚣尘、遁世远俗的隐者所居住的环境。它古朴、幽深,颇似世外桃源。优游其间,心旷神怡,乐而不知所处。文中没有浓墨铺叙,但读者已心向往之。作者写此不是其为文的目的。因此第二段通过议论,抨击科举制度涂毒士人、倒置贤愚的种种弊端。他指出,由于科举与功名利禄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却不问是否“有适于天下之用”的真才实学,因为这主要是科举制度本身没有科学的评判标准,必然会造成:“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下,考官非贪即庸,无法做到真正识才、重才、取才。因此,有才识者多不得志,大多选择“遁世远举”。但戴名世并非如此。他多次写自己“怀遁世之思久矣”。并对潘木崖远遁山林、优游自乐,表现出无限的羡慕,但由于他思想上的激进性、爱国性,使得他最终难以成为一个“遁世远举之士”。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