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人—历史上的现代徽州名人大全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李经方(1855~1934)字伯行,号端甫。李昭庆子,李鸿章嗣子。早年游历欧洲,1890年任驻日公使。1895年以议和团参议随李鸿章赴日谈判,李鸿章被日本浪人刺伤后,出任钦差全权大臣,并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同年受任商办割台事宜,在日舰上签约。1905年任清廷商约大臣。1907年出使英国,3年后回国,1911年以邮传部侍郎首任邮政总局局长。晚年转向实业。著有《安徽全省铁路图说》。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今属肥西县)人。清淮军统领段佩孙。弱冠至山东威海投军。1889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赴德国续学炮兵。1896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新军,任炮兵和经一营管带和随营学堂监督。后参与镇压义和团,编练北洋常备军,曾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加副都统衔。1905年起历任北洋第四镇、第三镇、第六镇统制,保定军官学堂总办。与王世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1910年任江北提督,驻清江。武昌起义爆发后授湖广总督并任第一军军统。1912年,在袁世凯授意下,联名46位北洋将领,发出通电,迫清帝退位。袁世凯窃据总统后升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年底去职,署理湖北都督兼湖南都督。曾镇压"二次革命"。1916年3月任参谋总长,4月代徐世昌为国务卿,袁世凯称帝后辞职。同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又出任总经理,1917年在"府院之争"中被免职。张勋拥溥仪复辟,他于马厂誓师以"讨逆"名攻入北京,拥冯国璋代理总统,自己复任总理。1920年直皖战争中被曹锟、吴佩孚赴下台,居闲天津。1924年第二次直皖战争中被奉系及冯玉祥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执政期间曾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孙中山主持召开的" 国民会议",并推行亲日的外交政策,大量借款以维持统治,并于1926年参与制造了屠杀北京爱国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蜇居天津租界,1933年移居上海。1935年被任命国"国民政府委员",未就职。次年病死。
周学熙(1866~1947)字辑之,号止庵,晚年号枕云居士,又号砚耕老人。建德(今东至)人。周馥子。1894年参加乡试中举。1896年任开平矿务局驻上海售煤处主任。1898年任开平局会办,后升为总办。1901年投奔山东巡抚袁世凯,被委任为山东大学堂督办。不久任天津后被道。1902年筹办直隶银元局和官银号。创办直隶工艺总局,任总办、督办。同时创办高等工业学堂,培养工艺人才。1904年又开办实习工场。曾由后被道升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1906年接办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后创办滦州煤矿公司。1908年初,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先后两次出任内阁财政总长。后因反对袁世凯僭位,被软禁于北海。袁暴死后,始恢复自由。1918年到1921年,先后创办中国实业银行和大宛农工银行,创办华新纺织有限公司,在天津、唐山、青岛、卫辉等地开设纱厂,成为当时华北棉纺织业的巨擘。1922年3月,在秦皇岛开办耀华玻璃公司,设启新机器厂于唐山。1927年引退,病卒于北京寓所。
倪嗣冲(1868~1924)原名毓桂,字丹忱。阜阳县倪新寨(今属阜南县)人。1893年秀才,数试举人未中。后投清山东巡抚袁世凯,任思县县令。以镇压和团擢黑龙江布政使。1906年因贪 污被革职。后被袁世凯起用任河南藩台。曾血腥镇压占领阜阳的淮上革命军,杀害有凤、寿 口音(革命军多系凤台、寿县人)者600多人。1913年任安徽清乡督办,镇压安徽讨袁军,占领安庆后,任安徽都督。次年任安武将军,督练安徽军务,所部始称安武军。因支持袁世凯称帝,封一等公爵,支持解散国会和张勋复辟,被溥仪封为安徽巡抚。后复任安徽省长兼督军,并升任长江巡阅使,派兵入湖南。1920年皖系战败后解职。病死于天津。
徐 谦(1871~1940) 字季龙,孝名佐治,晚年自署黄山樵客。1903年中举,次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仕学馆攻读法律政治。1907年毕业,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补授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长。1912年任唐绍仪内阁司法部资长,不久随唐等人辞职,旋被推举为国民党本部参议。宋教仁被刺,徐公开发表《布告国民》,号召WZ反对老中青世凯。袁死后,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次长。曾发起建立全国基督教救国会。1917年南下护法,为大元帅府秘书长。翌年以南方代表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回国后任天津《益世报》主编。1921年任民国政府大理院院长。翌年任岭南大学文学系主任。曾应冯玉祥之邀,任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及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1925年被选为广东国民政府委员兼管司法行政。次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党代会中央执行委员,旋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主任。曾介绍冯玉祥加入国民党。又去广州任中央执行委员、司法部长。1927年在国民党第二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委主席团成员、国民政府常委。曾去郑州为冯玉祥制定清党章程。7月被国民党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认为有"附共嫌疑",11月声明退出政治活动。不久去香港,定居九龙 。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人民政府,被任命为最高法院院长。次年1月复去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病逝于香港。著有《民约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诗词学》、《笔法荟谈》。
许世英(1873~1964) 字静仁,秋浦(今东至)人。1885年中秀才。两次参加乡试均落 第一等,授刑部浙江司副主稿。1899年升刑部直隶司主稿。1902年任刑部六品主事。1905年 清廷设巡警部门,任巡警总厅行政处佥事,次年春升四品。1908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 翌年受命到欧美考察司法,参加第八届世界临狱改良大会。1911年春回国,奉调往山西任提 法使,次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大理院院长,9月继任赵秉钧内阁司法总长。与徐谦、陈锦涛等 发起组织"国民艺进会"。1913年以司法总长身份阻挠宋教仁被刺案的审理调查。"二次革 命"失败后,熊希龄组阁,他辞去总长职,任奉天民政长,与段祺瑞结拜为"盟兄弟"。次 年被调入京充约法审查员。同年5月出任福建巡按使。1916年4月辞职,不久任段祺瑞内额 内务总长,又改任交通总长。因津浦铁路租书、购书受贿案而辞职。次年任华意银行总裁。 1921年9月出任安徽省省长。翌年因坚持裁撤安武晕,被迫卸去省长职,任航空署督办。192 4年11月被免职。段祺瑞任命为筹委会秘书长。次年底被任命为筹委会秘书长。次年底被任 命为内阁总理。1926年辞职去上海,参与组织反对孙传芳的苏浙皖联合会,遭通缉逃往香港 。1928年任赈务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出任驻日本大使。翌年回国。1945年授以国民政府高 等顾问。194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蒙藏事务委员长、总统府高级顾问等职。病逝于台北 。著有《治闽公牍》、《黄山揽胜集》等。
叶春善(1876~1935) 字鉴贞。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适居北京。1883年到小荣椿科班坐 科学艺。1904年得吉林牛子厚资助,创办"喜连成社",后改名"富连成社",自任社长, 聘姚增禄、消长华等人为教师。为社10年中,为京剧界培养了不少演员,雷喜福、马连良、 小翠花、谭富英、高盛麟、袁世海等均出其门下。
柏文蔚(1876~1947) 字烈武。1899年考入安徽大学堂,与陈独秀发起组织"励志学社", 次年,与赵声在南京组织"强国会",密谋推翻清廷。1905年任教于安徽公学,与陈独秀等 创立"岳王会"。不久到南京,由第九镇三十三标二营前队队官升任管带,加入同盟会。与 孙毓筠等拟炸两江总督端方,事败,潜往东北,任吉林屯田营管带。1911年与冯麟阁等计划在东北组织WZ起义,适武昌起义爆发,联络第九镇新军攻南京。南京光复后,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军长兼北伐军总指挥,次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6月被袁世凯免职。7月宣布安徽独立,参加讨袁,失败后逃户日本,后赴南洋。1917年回国,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 委员、北伐军三十三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杨小楼(1878~1938) 名三元。为谭鑫培义子,随谭氏子辈排名嘉训,艺名小楼。原籍怀宁 ,生于北京。杨月楼之子。幼入北京小荣椿科班二科,科名春甫。17岁出科,在京、津两地 搭班演唱,充配角。24岁搭班北京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名贴演,崭露头角。赴天津演 出时,以《艳阳楼》诸剧轰动剧坛,载誉归京,又进谭鑫培领衔的同庆班,得谭奖掖,声誉鹊起。29岁任清升平署外学民籍学生。曾领衔陶咏、桐馨、中光、崇林、松庆、双胜各社, 以下生挑大梁,与梅兰芳、余叔岩一起被认为是京剧三大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盛誉 。在艺术上师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更能博采众长,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 云、高 宠、姜维、高登、楚霸王、孙悟空、金玫豹等艺术形象,突破前人窠臼,自成风格,把剧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形成人们所推重的"杨派"。
王揖唐(1877~1948) 原名志洋、赓,字慎吾,号一堂、逸塘。光绪末科进士,日本振武学 校毕业。曾在清廷兵部和东北徐世昌部任职,1909年游历欧美。1912年后任大总统秘书、顾 问,首届国会议员,段祺瑞内阁内务总长。1917年筹组安福俱乐部,曾任安福国会从议院议 长、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1924年11月就任安徽省长7个月。抗战爆发后参与组织华北伪政 务委员会委员长。1946年以汉奸罪被捕,1948年经公审后枪决于北平姚家井监狱。
张敬尧(1880~1933) 字勋臣。原籍颍上,后迁霍邱临水。1896年投身行伍,曾入北洋新军 随营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历任陆军第六师十一旅二十二团才长、南昌卫戍区司令陆军第七师师长、护国军第二路军司令、湖南督军兼署省长等。因在湖南实行独裁统治引起公愤。1919年12月2日,湖南爆发"驱张"战争中退出湖南,投靠奉系。1932年投靠伪满政府,任 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33年5月7日,在北平被国民党刺杀。
陈独秀(1879~1942) 又名乾生、谱名庆同,字仲甫,号独秀山人。怀宁广圩(今属安庆市) 人。两岁时其父陈衍中客死办州,过继给叔父陈衍庶为嗣子。17岁中秀才,次 南乡试落第 。1898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因发表反清言论被校方驱逐,随叔父去东 北。1901年10月赴日本,先后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正则英语学校、早稻田大学, 参与创办《甲寅》杂志,组织中国青年会。1902年回国,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发表演 说,鼓吹反清革命,被清政府密令缉捕,遂潜往上海,与章士钊、张继等创办《国民日日报 》。1904年去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次年夏和柏文蔚、常藩侯等创立"岳王会",任 总会会长。1907年回国,在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2年安徽光复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 "二次革命"失败,被通缉,再次避居上海。次年东渡日本。1915年夏回国创办《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批判以孔孟学说为核心的封建主义 意识形态,鼓吹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7年初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次年科与李大钊、胡适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5月4日发表《两个和会都无用》,揭露巴黎和会本质,号召人民斗争。6月9日起草《北京市民宣言》。6月11日,因在街头散发传单而被捕,3个月后获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道德在上海组织中国共产党发 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2月应邀去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 员长。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第二届、第 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主持党中央工作的6年 里,促进了国人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发动领导了第一次大革命,并参与领导了五 运动、上 海工人第三次WZ起义等。在大革命后期,放弃对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段和中等资产阶段 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致使革命在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 败。192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经过改选不再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其他 领导职务。此后,以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断给中共中央写信,就党的路线和政策问题提出 意见,这些看法同中共中央发生严重分歧。中共中央遂于1929年11月作出决议,开除了他和 彭述之等人的党籍。此后,他在联共党内托洛茨基派的影响下,正式建立了公开拥护托派主 张的组织"无产者社",并发表了《我们的政治意见书》。1931年5月,"无产者社"和几 个托派小组在上海举行统一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左翼反对派",他被选为中央总书 记。领导托派组织一方面继续从事反对中共中央的路线和政策的活动,一方面继续同国民党 反政府作斗争,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2年10月,在托派组织中央机关被国民党政 府破获时被捕。次年春,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起诉,对其公开审讯,他自撰《辩诉 状》驳拆当局指控,被国民党政策判处13年街刑,后又将刑期减为8年、3年。1937年5月27 日病逝于江津。一生著述颇多。现存各种文章、诗词书信等共1600余篇。自编有《独秀文存 》。
冯玉祥(1882~1948) 原名基善,字焕章。巢县夏阁镇竹柯村人,出生于河北省青县光济镇 。14岁入伍,20岁投袁世凯新军武卫右军,历升左哨哨长、队官,第四十协第八十标三营管带。1912年与王金铭举行滦州起义,任参谋总长。失败后,投陆建章,历任团长,旅长。曾随陆入陕围剿白郎起义军。1917年调任正定府第六咱巡防营统领,曾能通电反对张勋复辟。 次年兼任汀西镇镇守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受命代署陕督,奉大战爆发,任援十陕军总司令,后就任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与胡景翼、孙岳等宣布成立 国民军,出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又派部包围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 1925年去张家口任西北边防督办。次年宣布辞职,取消国民军名义。不久加入国民党,去苏联访问。同年8月回国,任广州国民政府17日在五原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挺进陕甘,解除刘镇华军对西安8个月的包围。次年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 、开封政治分会主席。与蒋介石议定宁汉合作,共同"清党"、"北伐"。1928年与蒋介石 换贴结拜兄弟,任行政院院长兼军政部部长。次年在华阴布置反蒋,爆发蒋冯大战。1930年 与阎锡山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11月声明释权归田,息影泰山。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