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湘潭昭山:天然文化博物馆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小 中 大】
核心提示:相传在西周昭王16年,周昭王铸造五把宝剑置于五岳,以镇其江山,在赴南岳途中,因江中涨水,便在此山停留数日,故得名“昭山”。引历代名人雅士在此吟诗作画,留下众多今古名篇。
西风一片写清秋,两浆飞随贴水鸥。
摇到湘头望湘尾,昭山断处白云浮。
初秋的朝阳里,我们重蹈古人足迹.顺着古道登上昭山,置身于这个记载着湘潭3000年历史的天然博物馆,神游于她陈年的旧事……
从市区顺着107国道北去20公里,就到了昭山。刚进入岳塘区昭山乡境内,远远地,昭山便呈现在眼前。晨雾的笼罩下,昭山犹如一位妙龄少女头顶薄纱背江而坐,令人不禁撩开薄纱去探索她神秘的面容。
这里山水相得,寮无峥嵘,地形险峻,“上承衡岳之余绪,下启洞庭之先声”,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往山脚下走,便到了进入昭山的古蹬道。同行的昭山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山陡路窄,又众多名人雅士留连于此,在清乾隆年间,湘潭昭山宋氏便组织捐资修建了这条古道。石砌古道的修建从清乾隆四十二年至清嘉庆六年,耗时二十五年,由当时湘潭迎春桥(今株洲)宋学阮、宋阿吴、宋光清及昭山宋有常等宋氏家族倡导、组织,结合湘潭、善化(今长沙县)两地富绅捐资修建,当时涉及捐资人数达百余人。古蹬道全长1314.2米,由5300多块花岗岩铺成共1947级,呈东西向依山就势,以昭阳寺为中心贯穿昭山前后山。
顺着古道拾阶而上,陡峭的石阶梯呈“之”形蜿蜒,依山就势,弯、直、斜巧妙结合,七贤缘、月夜松涛、三+六湾等路景布局得体,而且充分保证饱览昭山八方远景及山水风光,是连接着昭山历史文化的桥梁,路边还有供休息、避雨、保护(护栏)、安置(吊马桩)、纪念等多项功能的设施。置身于绿树成荫的古道,让人如在画中,如入仙境,走走停停中,便可感受到昭山近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了。这是我省目前发现较为完整、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规模罕见的一条花岗岩古道。据碑文记载,修筑古道的这些麻石都是当时从长沙丁子湾运过来的。
登上山顶,就到了昭阳古寺。据介绍,昭阳寺建于唐代初期,目的是供奉战国时期楚国宰相昭阳,到了宋代,人们尊称昭阳为“帝”,曾改“昭阳寺”为“昭阳殿”,当时与南岳齐名。
山的背面,是下山的古道,连接湘江渡口、奎星楼、灵官庙、经狮子啸月、老虎听经等人文景点。昭山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北宋时期,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刘锜在顺昌战役以两万兵力战胜金兵十余万兵力后,来到昭山脚下安居于此,南宋张河试、清代何承珍都曾来此瞻仰刘锜故居。在近代,秋瑾、黄兴、毛泽东、彭德怀等众多革命家都来到昭山,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黄兴将其生母和继母合葬在自己感情最深的昭山的东麓(今市六中内,现保存完好),在当时传为美谈。也正因为昭山的美丽吸引了名人雅士,便有“屏风夕照”、“拓岭丹霞”、“桃林花雨”、“双井清泉”、“老虎听经”、“狮子啸月”、“古寺飞钟”、“石港远帆”等旧时的昭山八景。
在昭山,目前有昭山寺等三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蹬道),3000多年的历史沉积,是历代经济、文化的缩影。“古道原来一直通向现在的107国道,中间有休息亭,后因战争、文化大革命遭到了破坏,石块也被当作它用。”昭山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昭山是沿江风光带上惟一的历史文化景区,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昭山文物景区,改善游览环境,目前在世界银行7000多万元贷款资金的支持下,正在修建进入昭山的这条路,取名为昭山景观大道。
对于昭山的保护和发展,昭山管理处主任杨永有着很清晰的思路。他表示,昭山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展昭山,就要提升原有的景观资源,深挖其现有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水文化,以开发利用来促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杨主任说,目前古蹬道年久失修,且还有很多流散的碑刻没有收回,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投入资金,将进入“省保”的古蹬道进行修复和完善,“要将她建设成为一个实物历史博物馆。”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湖湘溯源—昭山、昭潭的来历(一)
- 下一篇:湖湘溯源—湖大第三街名:登高路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