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湘西盘瓠与中国文明(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那盘瓠究竟是正常的人还是狗呢?笔者认为二者都不是。盘瓠很可能是古代一种多体毛形态有点象狗的、尚处在进化之中的但有较高智力的某种原始野人,相当于现代神农架地区不时显现行踪的“红毛野人”。盘瓠与辛女成亲的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体魄强壮的原始野人抢夺不同种群女子的罕见的历史事实。但盘瓠抢夺的不会是高辛帝的女儿,因为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祖辈,距今只有四五千年,而盘瓠洞内中止人类生活已有一万五千年。盘瓠配辛女肯定是后人的附会和美化。一般的情况这么遥远的事早该断传,盘瓠的故事是因为有洞穴遗址历历在目,才得以一代代流传至今;估计后人对洞穴遗址上锁加以保护不会是很久远的事情。

  笔者推测盘瓠是形态如狗的野人,有两点理由:

  第一,史料记载我国南方地区自古就有形态似狗的野人存在。《水经注•叶榆水》载:“交趾有猩猩兽,形若黄狗,又状貘纯,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这里的形若黄狗的“猩猩兽”脸形端正,会说话,对语交言还令人无不动情,说明已经具有很高的智力;而且古之交趾即今之湖南、广东、广西地区,地域也相合。《周书》有类似的记载,“猩猩状如黄狗而人面,头如雄鸡,胖矮,时而伏行”。《山海经》记载说,“枭阳国,其人人面长唇,周身黄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湖北房山县还在古墓群中出土了一幅野人石刻画像,据说此画是南北朝时有人捉到一雌一雄两个野人,是建武帝让画工画的画。湖北神农架地区至今仍有野人存在,2003年7月1日新华社电讯,神农架区宣传部罗永斌等六人亲眼目睹了野人行踪。著名学者刘民壮调查到野人目击者三百多人,发现野人脚印两千多个。华东师大生物系用三百万倍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野人的毛发,发现它与黑猩猩等类人猿的毛发有明显不同,证明野人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历史上有人与野人交配并生育的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写过一篇《山鬼》,那山鬼“又宜笑”、“善窈窕”,“多技而媚人”,它与人亲近过后又犹犹豫豫、心事重重回归深山老林。远古时人与野人习性相差无几,某些处于性饥饿状态下的人与野人亲密接触并自愿性交是完全有可能的。清代学者蒲松龄根据广西一带的传说写了一篇《夜叉国》:交州一徐姓人士海上行舟误入野人出没区,一老野人携了一雌性野人给徐作妻子。“徐初畏惧,莫敢伸,雌自开其腿就徐,徐乃与交,雌大悦……徐居四年余,雌突产,生两男一女,皆人形,不类其母”。后徐携子逃归故里,其子力大无比,粗鲁好斗,成了一介将军。类似记载者还有晋代的《搜神记》、宋代的《江南木客》、清代的《新齐谐》等。在神农架房山地区传说野人将人类异性男女强行拖入洞内性交是常有的事,因此人们在野人出没处立碑为界,以警示行人。房山现存的“野人碑”上刻有一百四十人捐款者的名字,足可以说明当地发生过野人“越轨”事件。辽宁“猴娃”涂运宝的事例更有说服力(见《千古之谜•猴娃骨骼为何呈原始特征》):涂运宝,男,1939年3月生于辽宁某山区,死于1962年8月,他一生下来就全身布满细毛,面部酷似猴类,习性也与猴相似,喜欢吃生食,不穿衣服,仅能发出一些单音节词。1982年7月在中国首届野人学术会议期间,有关专家对猴娃的遗骨进行科学检测鉴定,发现其颅骨和骨盆具有各种原始特征,特别是其颅骨与猿人头真假莫辩。这种整体生物学物特征似猿人的情况用返祖现象来解释是行不通的。多数专家根据“猴娃”的家乡也发现过野人行踪的情况,认为“猴娃”是其母亲与野人交配的结果。

  盘瓠开启了中国文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学术界有人说盘瓠就是盘古,也有人说盘古和盘瓠是两回事,笔者是赞同盘瓠就是盘古的(另有专文讨论)。盘瓠虽然是形态如狗的野人,我们将他恭敬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不为过,因为正是他开启了中国文明。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