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岭南民间音乐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体系,器乐类有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汉乐,民歌灯有客家山歌、瑶族和黎族等歌谣,戏剧类有粤剧、潮剧、汉剧、琼剧等戏曲,艺曲类有粤曲、潮曲及木鱼、龙舟、粤讴、南音等配乐。其中广东音乐和潮州音乐较具代表性。
1、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产生和流传于广州话方言区的民间音乐。最初是在中原古乐、昆曲和江南小曲小调的影响下形成。及至近代,西洋音乐进入中国,广东音乐接受了它的某些成分,使自身从曲调到演奏器械、手法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广东音乐使用的乐器,最初比较简单,以琵琶主奏,配以筝、箫、三弦、椰胡等。接着出现二弦、提琴、三弦、月琴和横箫的组合。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以二胡主奏,配以秦琴、扬琴,后来又加进一些丝竹乐器和西洋乐器。由于演奏乐器的配搭日见完善,广东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更显丰富。
早期广东音乐的代表作有严老烈的《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等,乐曲一直流传至今。番禺人何柳堂、何马年、何少霞被誉为“广东音乐何氏三杰”。何柳堂的作品有《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七星伴月》及《鸟惊喧》等;何马年的作品有《晚霞织锦》、《月影寒梅》、《剪春罗》、《一弹流水一弹月》等;何少霞作品有《陌头柳色》、《白头吟》、《夜深沉》、《桃李争春》等。他们的创作大大丰富了广东音乐的内涵,也扩大和提高了广东音乐的境界。崔蔚林的《院钟声》、陈德巨的《春郊试马》、曾浦生的《岭南香荔》也各有特色,成为广东音乐的经典之作。
一生从事广东音乐创作、表演,并从多方面改进和提高广东音乐艺术表现力,积极传播广东音乐的,是香山人(今中山市)吕文成(1898?1981年)。他与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被誉为广东音乐乐坛的“四大天王”,成就列四人之首。他从改革广东音乐的乐器二胡开始,进而改革演奏技巧,最后谱写出适合新乐器和技巧的乐章,并将它表现出来,使广东音乐出现了一种新的面貌。他的作品《平湖秋月》旋律优美,《齐破阵》激越壮烈,《步步高》活泼欢快,曲曲有新意。广东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外地民间音乐的养分,特别是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乐器、表现手法,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窥见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及兼收并蓄的特点。
2、潮州音乐
潮州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宋代已有用于的成套乐曲《凝安》、《安宁》、《明安》、《成安》、《同安》、《文安》等。演奏乐器为编钟、编馨、琴、笙瑟、凤箫等,并出现民间乐工。现代的潮州音乐,在接受古代燕乐、清乐的基础上,又受南戏、正字、白字、两秦、外江等戏曲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加工改造,最后逐渐定型。现代潮州音乐实际上指的是潮州锣鼓和潮州弦乐、庙堂音乐及细乐。
潮州锣鼓乐最具特色的潮州吹打乐,广泛流行于潮汕民间,共有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潮州花灯锣鼓五种形式,以潮州大锣鼓声誉最高,最具有代表性。潮州大锣鼓的演奏的演奏乐器很多。打击乐器有大鼓、斗锣、深波、小钹、钦仔、亢锣、月锣等,管弦乐器有大小唢呐、横笛、椰胡、秦琴、二胡、大,扬琴等。演奏方式以击鼓为指挥,由打击乐和管弦乐合奏,管弦乐以大小唢呐主奏。传统演奏方式有“长行套”、“牌子套”两种。长行套演奏“二板吹套”和“三板锣鼓”等;牌子套则由许多不同宫乐的牌子曲联缀而成。潮州大锣鼓的传统曲目有《封相》、《薛刚祭坟》等。著名鼓乐师邱猴尚、许裕兴等。
潮州弦乐也称潮州弦诗乐。演奏乐器有二弦、椰胡、秦琴、三弦、琵琶、三胡、扬琴、笛等。演奏时以木板击拍,由二弦领奏。一般由十多件乐器一起演奏。民国以来,有些西洋乐器加入演奏行列,使潮州弦乐从内容到形式更为丰富。“潮州十大套”是潮州弦乐最具代表性的乐曲,曲目是《寒鸦戏水》、《昭君怨》、《月儿高》、《小桃花》、《平沙落雁》、《锦上添花》、《凤求凰》、《大八板》、《黄鹂词》及《玉连环》,每曲六十八板,均由“头板”、“拷拍”和“三板”三段构成,结构严谨,曲调非常优美。潮州弦乐的知名演奏家有蔡戊子、郭忠等。潮州庙堂音乐是从佛教法中取出曲调部分,用打击乐器唢呐及一些弦乐演奏,也富有地方特色。潮州细乐颇有室内乐的演奏乐的演奏特点,优美动听。主要演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及古筝等。
岭南音乐保留了不少古代音乐的题材和演奏技巧,近代的革新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尝试,其成功经验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