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创作音乐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音乐如同其他西方文化一样,渐渐进入中国,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也开始为国人所熟悉,有些音乐青年还学会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后来,一些学校开设音乐课,有些大专院校还设有音乐系,西乐逐渐为国人所掌握。岭南得风气之先,涌现出一批批音乐人材,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冼星海和马思聪。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番禺人。早期的作品三重奏《风》在巴黎电台播出,是第一个在巴黎电台播出作品的中国人。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一批救亡歌曲,如《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反侵略进行曲》等,以刚健新颖、朝气蓬勃的艺术风格去感染民众,号召人们同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当时影响很大。1938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作品以磅礴的气势、雄浑的旋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周恩来题词),是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后期投入交响乐的创作,分别写成《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及《中国狂想曲》等。他在《普遍的音乐》一文中呼吁从事音乐工作的人“肩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他的创作正是以“救起不振的中国”为目的,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激情。冼星海作品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精神是高昂的,这些作品的影响也是久远的,毛泽东称赞他是“无产阶级音乐先驱”、“人民的音乐家."。

马思聪(1912—1987年),海丰人。早年有“音乐神童”之称。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创作、演出,在中国当代乐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所受的音乐教育均在国外,但是他的作品很快就民族化,这与他善于从民歌中收集素材,将这些素材糅进自己的作品中有直接的关系。早期作品美幽雅、婉约抒情,如《钢琴弦乐三重奏》(B大调)、《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钢琴奏鸣曲》。管弦乐曲《绥远组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全曲由《史诗》、《思乡曲》和《塞外舞曲》构成,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深沉、果敢的精神和奋勇抗战的激情。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三部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以明朗的音调、雄健的气魄,表现出外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向往光明,争取民主、自由和幸福的信念,唱出人们的理想和愿望,用音乐接新中国的的诞生。

冼星海和马思聪的音乐成就已经融进中华文化宝库,也是岭南文化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