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粟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雷州人所说的粟仔,是指“狗尾粟”、“鸭脚粟”两大类。皆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旧时,雷州半岛以番薯为主粮。若是冬天遇上霜冻,地里番薯苗被冻死,耐旱的粟仔便成农家度荒的农作物。
狗尾粟分为糯、粘粟两种。糯粟低产,农民逢年过节时煮粟饭吃。粘粟碓舂去粟壳成为粟米,煮成粟粥食用。也有人在端午节用粟米包裹粽子来吃。鸭脚粟容易贮藏。据说,贮存多年的老鸭脚粟有清凉解热作用,是中暑病人戒口的理想食物。但鸭脚粟必须用碓舂去粟壳之后,再把粟米磨成粟粉,筛过箩斗才可口,工序较多,家庭主妇感到麻烦,因而又有“三年鸭脚,三年无裤着”的民谚(无时间自缝衣服意)。鸭脚粟吃法,先用少许大米或白眼豆放入砂煲里煮成稀粥,然后用鸭脚粟粉加适量清水搅匀倒入稀粥里,慢火煮熟为糊状便成(乡里人称“鸭脚粟胶”)。也有人用鸭脚粟粉加生熟水搓成粉坯,放入滚粥里煮熟,制成鸭脚粟轧蘸芝麻糖粉来吃。这种食物称为“牛暗饼。
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狗尾粟、鸭脚粟甚为罕见了。但粟仔曾伴随雷州人度过千百年苦难岁月的历史将永远记在雷州人心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