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潮州婚嫁风俗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我国古代婚礼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潮州人的婚礼“大抵仿古者六礼而行”,但也干差万别自具特色。

提亲 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 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定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定亲 合婚认可之后,就进入定亲的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报知亲事已定。从前女方若有婢女随嫁,也要在这个阶段与男方商量,征得同意。定亲之后要行送聘礼。

行聘 亦称送聘。古代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家则是槟榔、鸡酒等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

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盛行时,聘金的多少也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对聘金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亲属育女之恩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定下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女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象征百年偕老,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 行聘礼过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后来一般与行聘同时进行。以上各个阶段,双方无论商议什么事情,都是写在红帖上,装在帖盒里,由媒人传送。

亲迎 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整个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亲迎有二种,一种是新郎亲迎,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

新郎迎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把一大堆杂进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的兄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到了沐浴时辰,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则站到一只预先准备的竹葫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穿上结婚礼服(上为“五裾齐”的合襟衫,下为百折裙)。停妥之后向长辈一一告别,由未婚弟弟送至门口,再由“好命人”搀扶上轿。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前还要“哭嫁”。实在哭不出来的,母亲还得发狠拧她一把,好让她疼得直哭。哭本是新娘离别情绪的流露,后来发展成这个样子,意在让夫家的人知道新娘“长安虽乐不如古居”,要加倍疼爱她。新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的嫁妆一般是衣服、木箱之类,但有一种嫁妆俗称“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直至厨房的抹布,甚至还有寿板(棺材)、田契。在农村,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担扛着,随新娘带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的人称作“青郎”。从前,对嫁妆是极为看重的,稍为疏忽都会受到夫家的非议。传说有个新娘出嫁时,娘家忘了随嫁柴炭,引起公婆不满,新娘只得每天用随嫁的布匹当柴烧饭。直到归回娘家,告诉了双亲,这才雇了180名挑夫,补上180担柴炭才算完事。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要放鞭炮迎接新娘。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银钗),往新娘额上“狠狠”一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一个下马威,今后一切如夫意。这是妇女出嫁从夫的一个暗示。有趣的是洞房花烛夜,新娘临睡前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作为对扎如意的反叛。接着,新娘由伴娘搀于花篮中让人抬着游全乡,让人知道新娘原是守贞节的红花闺女。这个陋俗早已被废止。

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三返厝”。第一、二次新娘在娘家吃过了午饭,未见娘家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与亲人团聚,倾吐怀念之情,诉说小夫妻的恩爱,好让娘家放心。

还有一个有趣的礼俗,第二年,新娘在夫家过第一个元宵节时,无论尚未怀孕或已怀孕的,都要按结婚那天的衣饰打扮如初,请宾客再上门看一回“新娘”。有的农村,则将村里所有的新娘都集中列队在村头井边,让村民观看。有的山乡到了这一夜,村里的小伙子还可以结伙,敲锣打鼓到新婚者家里“胡闹”,无论三更半夜,新郎新娘都得开门热情接待。这是婚礼的追忆仪式,好让夫妻重温新婚蜜月,珍惜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