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抽纱业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在潮州走进小巷,两边净是山墙连着门楼,墙上爬满朱藤、筋杜鹃,间或飞出一桠龙眼树、玉兰树……一个个镂花刻乌的金漆木雕门楼,或敞开、或紧闭,静谧的门楼里,总能见到姑娘、少妇、老妪,埋头在圆圆的花规(圆形或方形的竹、木框架)下飞针走线,这就是潮州抽纱女工。清淡、高雅,享誉海内外的潮州抽纱,就是由她们制作的。
抽纱的原料有亚麻、竹丝、法丝、乔其纱等,针法发展到100多种。根据地方志书的记载,其妇女之俗,百金之家不昼出,千金之家不步行,日勤女红,布帛盈箱。凡女子十一二龄,其母亲为嫁衣,故织纤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 女孩子长至六七岁时,母亲就要让她坐在自己的花规旁,一边帮助穿线,一边默记针法。稍大一点,就要在旧手帕上描上花样,套在花规上,手把手地让她练习各种针法。以后就到绣庄领些比较粗糙的绣件,既是练习,又能赚钱。十一二岁,就能在母亲为自己准备的嫁衣上描花绣凤了,到了出嫁年龄,已掌握了相当娴熟的针法。
男女青年说亲时,男家总是要打听她的抽纱手艺高不高。婆家以能娶到抽纱手艺超群的媳妇为荣。过门的媳妇不事抽纱,被视为缺乏家教好吃懒做的人。善于抽纱的媳妇,全家敬重,邻里夸奖。
潮州不单有女绣工,还有男绣工。清代的男绣工,甚至“精于女工”。潮州抽纱的历史已有100多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