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晋剧又名山西梆子。晋剧流播陕北约在清末。经常进出陕北的山西班,有杨万青的娃娃班,樊来锁的娃娃班,临县高孔盛班,碛口的钟高班等。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陕北开始建立晋剧班社。
当时晋剧名流逃难陕北,依靠当地富豪组班演出,一时班社剧增。有绥德雷家坪雷礼峰班,吴家坪侯汉仁班;佳县沙坪上李杰侯班,大会坪钱老五班,过秦寨灰驴(外号)班,米脂王七林班,清涧黄锡侯班,子洲张宗彪班、钟金林班等。演员申高(艺名“米脂红”),须生、小生皆能,文戏武戏不挡,拿手戏有《雁塔寺》、《夹马河》等。
四十年代后,绥德县于民国三十二年成立了群众剧社,米脂县于民国三十三年成立了大众剧团。民国三十五年,绥德分区接收了绥、米两个晋剧团,经过调整组成绥德分区剧团,成为陕甘宁边区演出晋剧的主要剧团。四十多年来,该团先后招收培养了演员二百余名,不少人已成为各县晋剧团的骨干。
佳县木头峪剧团成立于民国三十一年,是陕甘宁边区组织的第一个青年晋剧团,民国三十六年为亚洲部(中共中央机关代号)进行过慰问演出,任弼时代表党中央为该团题词“与时并进”,并赠送锦旗。同年农历九月九日白云山庙会时,毛泽东亲自观看了他们演出的《反徐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榆林地区共有十二个县剧团;米脂、府谷、神木、子洲、佳县、吴堡等县皆为晋剧团。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晋剧团约有二十多个,晋剧在陕北成为群众的主要娱乐形式。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