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朱庆澜居士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祖籍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渔台村,生于山东省历城县。1928年,陕西发生严重旱灾,居士来陕视察,同年迁居西安。1941年,在西安去世,终年67岁,葬于西安市长安县杜曲乡东韦村。
1890年,朱先生为谋生参加黄河筑堤当河工,1893年投军,曾任统领、协统。1908年调职四川,任十七镇统制。1909年,在四川与程潜、姜登选、江声涛编练新军,成立四川讲武堂培养军事骨干。1911年武昌起义,居士在成都通电独立,拥护共和,被当地民众推举为大汉军政府副都督。1913年接任黑龙江省护军使兼巡按使,授镇安右将军称号。1916年5月被迫辞去黑龙江省职务,受任广东省长职务,任期内平定了省内滇桂之争,严禁烟赌,增设学校,振兴工商业及华侨事务,建设市容。1917年6月10日派人员去上海迎孙中山先生返广州,支持孙中山先生来粤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实行护法。由于粤省督军陈炳琨等搞“粤人治粤”,故首先挤走朱氏,7月25日改任朱氏为广西省长,朱未从,交印信于省议会,离开广东经香港回上海赋闲。由于朱氏多次受刺激,1922年经朋友程雪楼劝说,朱氏皈依于持松法师门下,成为一名在家修行的居士。从此,居士把精力都用于社会救济事业。1922年居士应张作霖之请赴哈尔滨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东北特区行政长官,任期内,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参与了接管中东铁路和肃清沿路匪患的工作,创建崇德女子中学,兴建“极乐寺”,并邀请高僧侦虚法师主持寺务,并护送苏联首任驻华特派大使卡拉罕经由哈尔滨去北京。1925年居士改任吉林军务督办。
1926年居士在天津组建华北慈善联合会,通过华北、东北各慈善团体开展募捐活动,先后共购粮18万担,用以救济冀、鲁、豫三省及平、津两市旱灾灾民。1928年在辽宁省锦州市创办成德女子中学,居士夫人徐雅志任校长。同年,陕西发生严重旱灾,居士亲赴陕西视察了解情况,为救济陕西旱灾,居士提出“三元钱救一命”的口号,联合华北慈善联合会、华洋义赈会、佛教会和东北各慈善团体,开展募捐活动。为筹购赈粮,居士亲赴东北寻求亲朋故友相助,去铁道部请拨车辆,时值中原有战事,为运输安余,亲率人员风餐露宿于粮车上。车进陕境,又沿途与冯玉祥部驻军交涉,经驻军张自忠将军保护始抵西安,使关中百万灾民得以救济。同时还收容孤儿几千人,成立了西安、扶风两所灾童教养院,除开设小学课程外,西安灾童教养院还开办有小型纺织厂,扶风县有怀幼农场。在当时,募得唐山启新水泥厂水泥2万袋,修建了陕西泾惠渠、泾惠桥(当地人称朱子桥)、宝鸡大桥,还修葺了大慈恩寺。在凤县境内还开辟了石铺垦区,内设小学校。1930年长江发生大水灾,危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等省、市,居士应长江水灾救济委员会之请担任工赈主任,夜以继日乘船勘察抢救,实行“以工代赈”,兴修安徽广成及河南伊沙等河堤,既应急救之需又留万世之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各界于冬季召开会议,公推居士筹组抗日后援机构,通电国内外展开募捐活动,支援抗日部队枪弹、药品等物资。1932年在北京成立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居士任会长,会址设在北京地安门附近,上海也设办事处,该会对东北马占山,苏炳文,丁超、李杜、王德林、冯占海等抗日部队,对西北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的抗日同盟军均予多方面及时援助。在一二八沪战中,居士联合江浙知名人士黄炎培、冷遹、江恒源、杨卫玉及东北知名人士高崇民、宁武、丁贵堂、闫宝航、卢广绩等在国内外大量募捐,主动担任宣传医疗运输和劳军工作。1933年宋哲元部队在喜峰口,古北口抗击日军获捷,居士亲赴前线劳军。1935年经冯玉祥推荐居士担任国民党南京政府中央赈务委员会委员长,是年夏曾派陶弗卿(秘书)去上海龙华监狱探望杜重远,赠款500元。还曾捐赠四万多元给求助的朝鲜爱国人士。1938年南京政府迁都重庆,孔祥熙以行政院长兼赈务委员会委员长,居士改任常委。是年秋,兼任第五救济区特派员,负责陕、甘、宁、青、新、豫西、晋南等地区的救济工作。入冬去甘肃、宁夏一带回民地区赈济慰问,并在海原、固原隆德、化平四县成立小学校,后因咯血病倒。1939年陕西黄龙山垦区的农林部直辖,改称国营黄龙山垦区管理局,居士首任局长。垦区地处黄河西岸,渭河北岸,方圆数百里,地广人稀,两年内×黄泛区灾民五万多人,垦地20万亩,并在扶风县境设立眉扶垦区,入夏,又因咯血,休养于西安南郊大兴善寺。此间,居士还在西安支持,助款车向忱,陈先舟等筹办了东北竞存中学。对陕西境内的一些寺庙古迹做了大量捐助和修缮工作。1941年3月至6月,为赈款事,见中央赈委会委员长孔祥熙为黄龙山春耕贷款60万元。
1941年元旦过后,自临潼回西安,仍住崇忠路灾童教养院内。1月12日前处理一些公务外,还为友人书写一些墨作,为家中子女写了四扇屏,言语间流露出难以亲睹抗战胜利的遗憾之意。并嘱若有不测,愿埋骨终南山下,电催女儿德君急速返回。1月13日晨起入厕,洗手后盘腿静坐于炕上,不久溘然长逝,灵柩暂放南关外大兴善寺内。陕西省下半旗示哀,各方均发来唁电,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也派伍言甫前来吊唁。同年6月安葬于西安市长安县杜曲乡东韦村。1968年在台北善导寺为居士举行的90冥寿纪念会,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前往悼念者众多。由南韩总统朴正熙,国务总理郑一权追赠最高建国勋章给居士。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