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秦陇文化

卧龙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卧龙寺位于西安市柏树林街东侧,据《长安志》说:五代初缩筑长安城时,放弃了外郭城和宫城,仅以唐皇城为辖区。明代所筑新城,其南、北二城墙即在唐皇城旧址而建。因考今之卧龙寺即在唐皇城安上门内以东太庙所在之处。可以说,卧龙寺是在五代缩城后由他处迁移于此。又据清道光十年(1380)《熏修卧龙寺记》碑载:“昔汉明帝梦佛入中国,悦之,因建祠南郊而致祭焉,灵帝(168—189)时敕赐创修为寺,于其中讲《楞严经》,上为国家保平安之福,下为生民致安乐之庥,遂题其寺额曰‘福应寺’,而神之梗祀至此隆,人之崇奉至此愈多矣。厥后绵延至贞观十一年(637)重修之。有吴道子绘画观世音神像一尊,镌之于石,供之于寺,遂名曰‘观音禅院’。又后宋太祖临其寺,寺僧与谈甚相得,后遂数数至,因其僧春秋长眠,太祖改之名‘卧龙寺’。由兹以来,神之感应何代不彰?神之礼祀何代不盛哉?至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见于佛足迹碑),正统十年(1445)又重建之,且置经藏,引金绳而开觉路,示宝筏而渡迷津,甘露慈云,岂独十方覆被乎。万历重修后(见于万历三十九年住持广梅重修碑)迄今且数百年矣,金身剥落栋宇飘摇,而乐善好施者乃不复一睹焉。果有善士贺万年、贺万选顾而忧之,慨然捐资,独成盛举,前后殿宇,左右回廊以及窗棂殿阁等靡不革固鼎新”云云。按此碑文,基本上总结了卧龙寺过去的历史渊源,但有几点需要说明:
1.建祠南郊者当指汉长安城而言。
2. 灵帝时敕赐创修为寺,题寺额日“福应寺”,其中有讲《楞严经》之语,经查《楞严经》于灵帝中平二年(185)由支谶始译出。
3. 贞观十一年的重修及改名观音禅院者,当仍是汉长安城南郊的福应寺。
4. 宋太祖临其寺,因寺僧春、秋长眠(有人记载说是惟果和尚),改名为卧龙寺者,当然就是五代时由汉长安城南郊迁移至此的福应寺。
再据清同治七年(1868)《卧龙寺重修碑记》载:“宋初有禅师,法名卧龙,太祖曾幸此寺与谈佛法,机缘相契,以为先兆,遂改为卧龙寺。”又据《金石萃编》一书记载,卧龙寺“崦”字碑上有太宗皇帝的赞偈。此碑系大宋熙宁(神宗)十年丁巳(1077)八月二十六日京兆府住持十方福应禅院讲经论传戒沙门惟果立石。按以上说法,太祖、太宗均曾莅寺与寺僧交往属实,但“啼”字碑之立却在宋熙宁十年住持惟果仍称福应禅院沙门之名,中间相隔百年左右,而卧龙之名以何因缘,何时改称有待考证。
同治七年重修寺碑内复称,英宗圣旨敕赐藏经,命僧传诵,彼时佛日重辉,宗风大振(有碑)。迨后住持无僧(未记录明万历间和清道光十年之重修),丛林遂残,殿宇倾斜,荆棘遍寺。有意光和尚被众善信延请人寺,主持法席,重修佛殿,增建廊庑,开堂传戒,继×,历十五寒暑。旋因被大兴善寺延入方丈,两序大众共推明顺和尚为住持,遂重修大殿、方丈、禅堂、山门,续增两廊。费尽心力,经数载,工始告成(此碑为方丈真教所立)。
同治十三年(1874),《卧龙禅寺重建清规碑记》内载:该寺为敕建十方丛林,后因主僧不得其人,寺院荒芜,幸有慧明师起而整理筹划,墙垣巩固,殿宇增辉,使佛法赖以不坠。及至慧明退院,有真贤和尚续主其事,阐扬圣教,戒行精严,日以诵经礼佛为事,同治甲戌岁,实有无赖游僧昆池,不守戒规,希图占踞,捏名妄察,僧俗共愤,公议清规八条,呈明府县立案,特立石于寺,俾后之僧众知所警戒云尔。此碑留存至今,尚能使丛林得以安定,道风得以纯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避难至西安,德清(虚云)和尚随驾,曾陪同至卧龙寺礼佛,便成为该寺的大施主,赐银千两。整修全部殿宇,使卧龙寺焕然一新。山门对面还建造青石牌坊一座(已毁),次年方丈空龄碑记其事。慈禧太后给山门殿书“敕建十方卧龙禅林”门额一方,给大雄殿书“慈云慧日”“三乘选要”牌匾两面。光绪皇帝给天王殿书“欢喜地”门额一方,这些盛举都为卧龙寺增色添辉不少。
光绪初年有东霞和尚,号空龄,山东人,初为官,深感官场腐朽,弃职出家为僧,开单接众于此寺,一时住僧200余人,法化大弘。并于光绪十六年传授三坛大戒,培育僧才,续佛慧命。于庚子八月接待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莅寺进香。他还发心整修过城南牛头寺。
民国年代,卧龙寺尚保持着东、中、西三院,占地面积16.7亩,殿宇、廊庑、僧寮200余间,泥塑佛像菩萨像57尊,基本上保持清末原貌。民国十三年,康有为因公莅陕,历游诸寺,曾题书“卧龙寺”三字门匾一面。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朱子桥、井松生等先后捐资维修大殿、法堂及念佛堂。据了解。民国以来的历任住持有圆印、圆心、圆耀、宝生、范成等。民国二十二年礼请华县宁山寺慈云法师任方丈之职,嗣后因宁山寺事忙慈云法师退席。民国二十八年兴善寺传戒,朗照法师(号慧日)来长安,四众迎人卧龙寺,继任方丈。说法讲席九年。二位法师之住持卧龙寺,早有预示之兆,慈禧太后书写的“慈云慧日”四字牌匾岂不是巧合吗?
卧龙寺于民国二十年由宝生和尚主持传戒一次。民国二十四年慈云法师传戒一次。民国三十一年、三十三年、三十五年朗照法师先后传戒三次,培育僧才不少,使佛教后继有人。由民国二十一年至三十八年,陕西省佛教会会址设于卧龙寺。
唐末宋初禅宗盛行,律寺、讲寺多为禅林,卧龙寺也不例外,遂传临济一宗。历来道风纯正,闻名遐迩,但对讲寺遗风仍有保留。如:民国后期常住僧尚有百人之多,不时延请大德演讲佛经,民国二十年由朱子桥、康寄遥等发起辛未讲经会,迎请太虚法师讲《金刚经》,民国二十一年请妙阔法师讲《唯识三十颂》《楞严经》,同年又请慈云法师讲《圆觉经》。民国三十年方丈朗照法师连讲《楞严经》《法华经》等为一时之盛。该寺每逢朔望日在念佛堂集众念佛,并定期打禅七等。是一座以禅宗丛林制度管理兼弘各宗的佛教道场。对外佛事频繁,在西院念佛堂专设有吊唁礼堂,差不多每天都有斋主来寺布置灵堂,举行追悼仪式和请僧超度亲人。此项佛事收入可观,常住僧的供养得以丰足。×的日常生活很紧凑,每日法师都有开讲,除星期天可休息或出外购物,平常坐禅、诵经、持咒、拜佛、看经的都有,如同一所静修的学府,其律仪之严、学修之精在西安地区可称是独一无二的。
卧龙寺文物荟萃,碑石林立,1957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
1. 宋咸平六年铸造的铜质幽冥钟,重3000斤。造型精美,音质洪亮,亦称无眼钟。现复制悬于钟楼。
2. 宋碛砂版大藏经,计1532部,6362卷,刻印极其精美。民国二十四年,由朱子桥、叶恭绰等居士倡议,在上海影印多部,为慎重保护起见,转归陕西省图书馆收藏。影印之大藏经,长安兴教寺、户县草堂寺均有保存。
3. 明洪武二十年丁卯佛足迹碑,原碑已残,现又复制竖立院中。
4. 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石碑,原碑在碑林,现已复制竖立院中。
5.唐乾封三年、咸通十二年陀罗尼经石幢两柱,现立于后院。
6. 梵文唵字碑,宋神宗时立,碑虽不存,而《金石萃编》有记载。已抄全文附后作参考。
7.开花碑,明英宗正统十年圣旨敕赐藏经文,由于石料满布花纹因名开花碑。
8. 明万历三十九年寺僧广梅重修碑。
9. 清道光十年重修卧龙寺碑,此碑是贺万年、贺万选二善士发心重修之记。
10.同治七年重修卧龙寺碑。
11.同治十三年建立卧龙寺清规碑。
12.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赐银千两重修卧龙寺碑,慈禧太后赐银御旨碑。
13.民国三十三年卧龙寺传戒碑。
14. 太极石,宽三尺,高二尺,自然形成的太极图模型,甚为稀奇。
15. 古钱石,二尺见方的青石,有自然形成的许多古钱的图样。
16. 有新请的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香港印大藏经各一部。
17. 原有的明藏经、贝叶经,藏贡大香炉、藤胎佛像、铜铸韦驮像均毁不存。
附《金石萃编》所载:唵字碑,石高2.67尺,广1.44尺。上梵书唵字,下赞七行,每行十字,正书,在咸宁县卧龙寺。镇威军僧显俊书。
义净三藏于西天取得此梵书唵字,所在之处一切鬼神见闻者无不惊怖。
太宗皇帝赞
鹤立蛇行势未休, 五天丈字鬼神愁。
儒门弟子无人识, 穿耳胡僧笑点头。
京兆府住持十万福应禅院讲经论传戒沙门惟果立石。
大宋熙宁(神宗)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安民氏刻。
解放后,卧龙寺东院前半部被开通巷小学利用作操场,西院被殡葬管理处全部占用,仅留中院,×只剩十余人,尚可进行×活动。人民政府从保护文物着手,对中院殿宇拨款彩绘一新。从统战方面选朗照法师为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1953年10月朗照法师随赴朝慰问团去慰问志愿军。1956年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缅甸迎请佛牙回京。农业合作化时,该寺与慈恩寺、兴善寺、木塔寺联合组成佛教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劳动自养。惨痛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方丈朗照法师,知客圆彻法师被迫害殒命,×离寺,佛像法物被毁一空,工厂单位进住于内,寺院面目全非。惟一寂意和尚死不离寺,充当工人参加劳动。为后来的收回寺院主权也起了作用。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重申和贯彻。1984年工厂×,×入寺,由于殿宇损毁严重,一时无法修复。1987年有如诚和尚被众推为监院,他即发大愿,计划全面整修,向海内外×发出呼吁,广筹资金,鸠工庀材,并请慧雨法师兼任方丈,共主其事。后来意雨法师圆寂,他只得独力支撑,顶风冒雨,得到各方捐助资金者计有:西安市财政局拨款25万元,香港居士20万元,台湾大德和居士共20万元,十方善信捐助约十万元,本寺自筹40万元。特别惊人的是,香港佛教大德圣一法师先后捐资220万元,法师已80高龄,不辞辛苦,曾五次亲临该寺指导建设事宜,充分表现出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精神。
卧龙寺的整修工程,是1992年开始全面铺开的。与此同时,如诚和尚又多方奔走,几经周折,在人民政府的协助下,收回了殡葬管理处所占用的全部房屋80余间。他有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截止1995年,三年多来,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终于使卧龙寺的整个工程次第完成。由于卧龙寺在历史上所形成的道风纯正,素为修行僧侣所向往。自修复以来,常住僧已达60余人。如诚和尚除每日坚守建设岗位外,又要安排僧众熏修事宜。该寺尚未对外开放,仍保持禅宗丛林制度和传统戒规。坚持坐香修禅,常年实行14支香、打禅77天等正常的熏修佛事活动,成为当前西安地区首屈一指的禅宗道场,令人欢喜赞叹。
解放后40年来,西安各寺没有传过戒,遂致师资脱节,有寺无僧。近十年来,虽有几个寺院已传过戒,但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佛教发展的需求。卧龙寺住持如诚法师鉴于本寺僧团组织已臻健全,禅林古风犹存,管现制度完备,法务活动正常,现已具备相当规模。遂决定报请省×局和省佛教协会批准,于1996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二十二日,举行传授三坛大戒法会,特请香港圣一法师任说戒律师,为期28天。来自全国各省、市、×报名受戒者数以千计,经审查合格僧尼共730人。律仪严肃,秩序井然,盛况空前,甚为稀有。
整修后的卧龙寺
山门外铁栅门一道,门内东西门头寮各两间,住有守护人员。东边立文物保护碑一座。改建山门殿五间,慈禧太后题书“敕建十方卧龙禅林”门额尚存。殿前青石狮子一对,雄猛威严。殿内塑哼、哈二将像相对立。东西配殿各三间,东供地藏像,西供观音像,两殿北侧各建碑廊四间。改建天王殿三间,内前供伽蓝菩萨,后供韦驮菩萨,两边四大天王像。此殿两侧建钟、鼓二楼,下为过道。往后大院东西客堂各五间,西堂供有木刻三圣像。正中即旧大雄宝殿五间,中供华严三圣像,前附供缅甸王佛像,后有倒坐地藏菩萨像,两侧供二十四诸天像,悬有赵朴初书“大雄宝殿”牌匾一面。后院东为延寿堂三间,内供药师佛像,西为祖师堂,内供达摩祖师像,再往后即大悲殿三间,内供香樟木雕刻千手观音像,背后又供韦驮像一尊。后一个大院东西各有配殿五间,均暂作招待室。最后即新建说法堂五间,中供3.5米高的缅甸释迦佛玉质像,殿内设东西方丈室。内现藏有《中华大藏经》一部,日本大正藏一部,香港印大藏经一部。东院除前三分之一部分由开通巷小学占用外,有三合式跨院,斋堂五间,厨房三间,宾客饭厅三间,库房两间。后部分有宿舍房42间(包括楼房一排)。西院前部分有房屋十余间,出租给殡葬处,新建禅堂五间,梁栋宏丽,檐楹高敞,十分壮观。进深22米,内设禅位62座,有前门一间,内供韦驮菩萨像一尊。有×宿舍28间。后面有念佛堂五间,内供西方三圣像。前后共计殿宇78间,其他房舍87间,佛、菩萨像54尊。
此次整修基本上保持明清风格,布局严谨,排列齐整,雕粱画栋,施朱涂彩,佛像装金,妙相庄严,昔日风貌,再现于世。人们人寺瞻礼,大有僧寺无尘自清之感。
50年代,康寄遥居士曾有一偈:
西安首刹推卧龙, 佛教各宗方便弘。
文物丰富成宝所, 应储龙象振宗风。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