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望溪亭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在锡南主航道长广溪上,雪浪山的东麓,有一座古桥,名为横山桥。紧靠古桥的东堍,有一座凉亭,当地乡贤肖涤时给它起名为望溪亭,并撰写了一副亭联:“白 萍古岸溪光淡,红树秋山涧壑幽”,刻在朝南的亭柱上,把这里长广溪和雪浪山的风光,作了确切生动的描绘。

这座望溪亭虽说历史不长,建于1946年的冬季,但她具有独特的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好教材。

那是在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在这同时,又自然难忘日寇曾在这里的“清乡”、“扫荡”。那年,日寇在长广溪畔筑了漫长的竹篱笆, 不准人们自由往来;在横山桥堍设“检问所”,对过往行人强凶霸道欺压凌辱。这一幕幕情景,激起当地乡贤朱凤标、肖绍清等发起要在横山桥畔,当年日寇设立“检问 所”的原址上,造一座亭子,用来警示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牢记日寇的侵略罪行。那里又是交通要道,设有往无锡城里的班船码头,凉亭建在那里,同时又可给周围老百 姓提供一处夏天可挡阳乘凉、冬天可避风躲雨的地方。因此,造亭之举得到了周围群众的欢迎。仅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望溪亭就建起来了。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我常带着我的子女到这亭子里玩,向他们讲述当年日寇的侵略罪行,顺便拍摄了这样一张照片。意想不到的是“文革”浩劫中,望溪亭难逃厄运毁于一旦。更不会想到的是我拍摄的这张照片,如今成了我们太湖镇唯一记录当年横山桥与望溪亭的一张照片,我自然把它视作特殊的纪念品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