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古石古房古桥江阴老街古韵犹存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看惯了水泥森林的高楼大厦、听惯了人声鼎沸城市的喧腾,不仅令人怀念起那些在人们记忆中远去的古街。记者昨天再次访问了江阴目前依然保存完好的老街,令人惊叹的是:历经风雨飘渺后,它们古韵犹存,古朴仍在。

泾河边,古石板依旧坚硬。在江阴长泾镇流淌不息的泾河边,是起于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的老街。老街旁泾河上有座石环大桥,当年因有了这座桥,四方士民,渐来聚居,这里成了集市和闹市,古街由此而生。沿河的老街上居住着当地的居民,他们生活宁静,不少居民在老房子内开了服装等店铺,然一个多小时内记者没有看见有人购物,但店主却仍然满意,她认为本来这仅是凑热闹,这里的物品也较便宜,三个发饰也只卖1.5元。老街上保存最完整的是地面上的长短不一的石板,一名老街居民说,他的祖辈就生活在此,这些石板年代久远,没有被换过。在这长泾的老街上,有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的故居,二层楼的木结构房子,为了保护这故居,长泾镇今年在上官云珠的故居特意挂上了牌子。

青阳古街迎秀桥。青阳镇的老街不仅因它的古老闻名,更因其街上的一座座桥令人称道。公元1600年左右,明朝江苏学政署移驻江阴,常州府所辖8县儒生须按期到江阴应试。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青阳是江阴的南大门,是考生必经之地,行船也必过二桥。船过南新桥,桥堍有座庙,考生停船靠歇,进庙行香,祈祷应试能连中三元,“三元桥”由此而得名。北新桥旁有魁星阁,飞檐高翘,壮丽巍峨,考生途经此桥必上岸拜谒魁星,特别是应试得中的秀才荣归返乡时,必至北新桥靠岸,敬谢魁星,故称此桥为“迎秀”。在应试那时期,轻舟毗连,桅灯如星,才子云集,群贤毕至,青阳古镇是何等风光。青阳三座桥中最具建筑价值的还属中新桥,宋时建木桥,明宣德年(1435年),重建石拱桥,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沿河两岸筑有四个水码头,大桥两坡石阶台阶各三面滑坡至四街河沿,俗称“一桥六坡十码头”。其结构在江南罕见。近日,江阴地方对迎秀桥进行了修旧复旧。

司马街繁华依然。司马街是江阴城内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它始建于南朝梁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这条长度而今为334米的司马街,原为横贯江阴的主干道西大街的一段。明代这里出过一位叫徐日希的人,担任过兵部尚书等要职。这里曾建立有巍峨高大、气势不凡的石牌坊,上有皇帝赐额“恩荣累世”、“大司马”,后来人们干脆把这条街叫做司马街。清代,由于江苏学政驻节江阴,每逢试期,常州府属8县生童来江阴考试,地处学政衙署西侧的司马街一带,游商云集,生意兴隆,有人将之繁华程度比做苏州的观前街。晚清科举废除以后,司马街的店铺大多保留了下来。街道虽不宽,却成了江阴城内主要的商业街之一。如今的这条古街十分繁华,店铺众多。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