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慈源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慈源寺位于林州的横水镇马店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巍巍耸立,千载依然!
我与慈源寺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愫。
慈源千载。慈源寺古老,古老得让人不敢直视,古老得让人肃然起敬。像我们的祖辈,向我们诉说那悠远的往事、世事的变迁。
慈源寺始建于唐贞观(627年—649年)时期,是林州历史上七十名寺之一。李世民通过“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略,国力日渐强盛,政通人和。发达的经济催生了发达的文化,佛教在当时兴盛一时,寺院林立,梵乐声声,共祈天下太平。此时,来自京城、与皇宫有着特殊联系之僧济下,凭一瓶一钵来到太行山下彰德府治下的林县马店,忽见北方山峰挺拔俊秀,南方地势平坦舒缓,酷似一太师椅状,中有慈悲之气、祥瑞之风生之,确为风水宝地,遂立下宏志,在此建一寺,保一方平安吉祥,名曰“慈源寺”。
沧海桑田,岁月轮回,只留一慈源寺巍然耸立,睹世事荣辱兴衰,感人间苦辣酸甜,一颗痴心不改,静静守护着此方相濡以沫的百姓。
慈源寺幸运。历经兴衰,几经坎坷,穿越时空隧道,穿越历史烟云,在同伴们一个个故去后,依然鹤发童颜,道骨仙风;依然身骨硬朗,银须飘飘。
初识慈源寺,是我于2003年刚到文物部门工作时,忽一日,办公室的同志来和我说,看护慈源寺的文物保护员来了,要见我。我出门去,见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位六十开外的老人手拉着手走进来。两位都姓梁,是当地马店村人,其中一个负责的,眼睛几乎失明。然而,就是他们俩于1998年发动群众对慈源寺进行维修,后来又一直守护着慈源寺。原来,慈源寺的最后一位方丈圆寂后,把慈源寺的秘密和看护任务一并交给了那位高个子的老人,老人在守护中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只要有我们这把老骨头在,不会让慈源寺有损失。”眼睛不好使的老人说话一字一板。
我的手不由自主地向老人伸过去,老人摸索着握住了。这一握,我握到了古道热肠,握到了不辱使命,握到了中华文明得以传播的理由。这一握,握出了我与慈源寺历时三载的不解之缘。
慈源寺幸运。因为有一方不计得失,无怨无悔,为其喜,为其悲,为其苦,为其乐的热血百姓;有一种平时掩埋心底,关键时刻却能爆发出万千能量的文化良知和文化自觉。
有了这种幸运,才有了日本占领时冒着生命危险深藏文物的行动,才有了文革时期的安然无恙,才有了今天安林高速数易其道,才有了后来的慈源寺整体文秘家园,才会有文秘家园后的古寺新颜,才有了慈源寺的亘延千载,才有了炎黄文化的五千年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慈源寺灵异。不敢妄谈慈源寺,因为慈源寺有太多的离奇。
慈源寺的整体布局与其他的寺院大体相同,自前而后分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后殿。
大雄宝殿特殊。估计由于其开山鼻祖与皇宫的特殊关系,大雄宝殿采用的是皇宫和皇庙的风格,庑殿顶。我不太懂古代建筑,但我从文物评审专家的眼神里,能读出惊叹和肯定,从百姓的眼神里能读出虔诚和神圣。
后殿更为特殊。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殿堂。这里有儒的雅风,道的超然,佛的灵光。这三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鼻祖何时同堂相处,共享人间烟火,年代已不可考证,也没有考证的必要,重要的是折射出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代,这里曾经有,思想领域争鸣的统一,多种文秘家园并存的和谐。那是吞吐自若、海纳百川的大家之风。我寻思,其间是否有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理由和根本。
千载慈源,红颜不老。
慈源千载,亘古不绝!
我用手机阅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