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建筑>> 中国寺庙

中国寺庙

福建莆田慈寿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慈寿寺位于莆田县江口镇囊山村,俗称囊山寺。创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历史悠久,是福建省著名古刹,在东南亚文秘家园也有一定影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囊山寺的开山祖师是唐代高僧妙应禅师,初名伏虚庵,后改名延福院。僖宗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皈依妙应法师,为祝其母亲寿诞,遂将寺庙扩建,并奏请朝廷,赐名“慈寿禅寺”匾额。

妙应(820-898年),俗姓黄,名文矩,字子薰,福建莆田县人。出家后法名涅槃。常口出谶语,举止怪诞,行踪不定。有时坐禅岩洞,数日不食;有时裸卧岩石,任蚊虫叮咬。因他出行时有两只驯虎跟随,人称伏虎祖师。他创建的囊山寺名声远扬,住寺文秘家园达千人,寺庙在太平、霞塘、南隐等处拥有田地。妙应法师圆寂后,葬于法堂的塔中,宋时迁于法堂西侧,重建宝塔,称慧薰塔。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朝廷又赐慈寿禅寺庄田20顷为寺产,赡养寺僧。宋仁宗景祐初年(1034年,对寺庙又进行了全面扩修,并建起了放目亭、云涛亭、苍霞亭、蘸绿亭、石屏轩、松风阁、云卧堂、白云堂、海月堂、延寿堂、西来室、幻如室、净居室、放光室等等。常住文秘家园数百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24岁的朱熹中进士后到同安县任簿,在上任途中投宿囊寺,留下诗一首:

晓发渔溪驿,暮宿囊山寺。云海近苍茫,溪山拥深翠。

行役倦修程,投闲聊一憩。不学塔中仙,前途定何事?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寺毁于火灾。至元二十六年(1366年)住持深公重建殿堂,恢复旧观。元代末年又毁于战火,僧众散尽。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道杰重建法堂,后续建祖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住持湘江法师集资建香积、斋堂及厢房。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住持永清法师重修毗卢阁、轮藏殿、钟鼓楼,后一行法师重建大雄宝殿。至宣德八年(1433年),慈寿寺拥的殿堂僧房300多间,重量同重现闽中名刹的风采。嘉靖年间(1522-1566年),慈寿寺遭到三次破坏,寺庙被毁,公轮藏殿和钟楼幸存。

清朝时,寺庙一直衰败,未能恢复明朝初年的规模。光绪十一年(1885年),住持通源法师手敲木鱼,四处募化,重修了大雄宝殿。今天在大雄宝殿还挂着这样的楹联:“伏虎初兴慈寿寺,敲鱼重振古囊山”。1908年,源智、慧贤法师相继兴建禅堂、斋堂、库房、客室、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功德堂及左右两廊。1932年住持化光及证明、妙义法师又重建方丈室和山门。这些建筑都采用砖木混合结构,至今保存完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注意囊山慈寿寺的保护和维修工作,支持僧众按照佛教丛林规章管好这一千年古刹。1951年,在海外侨僧资助下,修建了辟支岩了塔,创建茶毗场,增建了藏经阁。1956年,住持化光法师主持树立了《囊山慈寿禅寺历代中兴碑记》。到“文化大革命”前,寺中仍住僧30余人。

“文化大革命”中,僧众流散,停止了佛事活动。(据实替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秘家园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1981年,囊山慈寿寺经政府批淮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文秘家园重新回到寺内,过着正常的文秘家园生活,同时募集资金,重塑佛像,对殿堂进行全面修复。1983年,慈寿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后,加快修复的步伐。23名文秘家园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耕种田地、看护山林,开垦耕地。囊山慈寿寺在海外拥有6个下院,如马来西亚的紫竹亭、观音亭、慈光亭,印度尼西亚的金德院、廖内岛妈祖宫和茂物福德庙等。近年来,这些下院不断前来朝拜祖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我用手机阅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