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云门山大觉掸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云门山大觉禅寺,位于乳源县县城东北六公里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中国佛教掸宗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观之一。
后唐庄宗国光元年(南汉乾享三年即923年),南汉王刘龚恩准文偃禅师移庵云门。文僵禅师是禅宗第十三弟子。俗姓张,浙江人。云门宗开山祖。是年,60岁的文偃掸师率弟子数人,驻锡云门山,开山立院,创建梵字,历时五载,于后天成二年(南汉白龙二年公元927年)竣工。南汉王赐名“光泰禅院”。嗣后,光泰掸院奉诏更名“证真禅寺”,宋建隆四年(南汉大宝五年966年)证真禅寺奉诏敕升“大觉禅寺”。命名沿用至今,由于寺院座落于云门山下,世人惯称之“云门寺”。
云门宗宗风险峻,简洁高古,以为:万事万物,皆体现真如,皆有佛性,其传教方式独特,被称作“云门三句”。据《五灯会元》记载,文僵讲道时指出:“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若辩得出,有参学分,若辩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依次推论:第一句为一心门,第二句为真如门,第三句为生灭门。文偃把云门三句叫作“云门剑”“吹毛剑”,掌握了就能求得解脱。文偃驻锡大觉寺时,门下常有数百名僧侣从学,殿堂庄严,盛极一时。
云门寺为我国南掸五宗(临济宗、伪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之一。宗风独特,勃兴于残唐五代。人宋极盛,从南方发展到北方,一时与另外一宗临济宗并盛。南汉乾和七年949年),农历四月初十子时,文偃大师在云门坐化,遗体装人禅塔内,可惜在十年浩劫的“文革”中,云门寺遭受严重破坏,文物佛像不翼而飞。
云门寺尚存有一千多年的汉碣唐碑两块:一是南汉大宝元年(958年)雷岳撰《大汉韶州云门山光泰掸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二是南汉大宝七年(964年)陈守中撰“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掸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铭并序”碑文各二,三千字,叙述文偃禅师初来此地及开山经过和发展情况,是广东省重要历史文物。此外还有宋元祐三年,寺僧法智摹石的移道场碑,字体劲秀,实为难得的碑刻,现寺内还珍藏着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各位法师和知名人士书写的诗词、书法。
云门寺创建以后的一千多年,历宋、元、明、清,各朝都有所修茸,但规模不大,而且都以修茸为主。
据《韶州府志》记载,云门寺在北宋建中年间(1101年),明洪武初(的68年),明成化五年(1469年),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也作过修缮。
在清朝几百年间、云门寺也先后五次修寺装像,康熙三十一年丁卯(1672年)邑候舒公及育才坊众坛越四十余人捐资供匡真祖师真身布漆装金。康熙四十三年甲(1704年)乳源县令任奕芳撰《重修云门寺》云:因寺内仅存祖殿大殿各一,栋字飘摇,宝相剥落,经重新修复祖殿,装饰三宝外建照墙,内砌围墙,并修复大殿,在山门新建一殿,供奉韦驮天尊及接引圣像。嘉庆五年庚申(1800年),道光三十年庚戍(1850年),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均分别重修或扩建。
云门寺几度兴衰经历沧桑,其鼎盛于北宋时期,但南宋以来则逐渐衰落,至明清民国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后期已剩残墙断壁,调残荒废,难于描述。
一九四三年由省长李汉魂带领众官员亲自护法请虚云老和尚驻锡云门,中兴僵祖道场。时当抗战,困难重重,赖其持之以定,处处以恒,日夜操劳经历九年,共建成殿、堂、阁、寮、厅、楼、库等一百八十余间,建筑面积达七千多平方米,连同放生池、礁房、海会塔等共占地面积六亩余,雕塑菩萨圣像八十余尊。崇楼杰阁,广厦层台,宝相壮严,梵刹清净,是故“上庶赡礼,十方僧众云集,宗风大振”。
五十年代后,由于长期受“左”的影响,文革中又受严重破坏,佛像被砸,佛经被毁,寺内珍贵的古木被砍伐,悬挂在钟楼上的一口古钟也被列为“四旧”被打烂,梵字寺产被占用,幸存的四个和尚亦被赶出寺门,栖息于寺外。寺内殿堂,楼厅有的已倒毁,有的已成危房,摇摇欲坠,整座寺庙杂草丛生,好一派凄凉景象。
1982年3月,落实党的文秘家园政策,国务院公布云门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40万元,一批在海外的虚云弟子姚荣梅、罗明慧、江如英等大力捐款。作修复寺院之用,失落的文秘家园纷纷回寺,并逐步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海内外四众弟子闻讯,欢欣鼓舞、愿为祖庭重修添一砖,加一瓦。正在北京佛学院任教的虚云弟子佛源法师放弃讲师之职,重返云门寺主持重修工作。
佛源法师回云门寺后,按政策收回了寺产1.5万多平方米,树林1500亩,水田40亩,果园130亩,部份失散的铜质法器和少量铜佛玉像得到归还。从1984年7月开始,分四期工程重建云门寺,重建工程有:大王殿、大雄宝殿、禅堂、鼓楼、明月楼、放生池、钟楼、斋堂、旭日楼、香积厨、虚云纪念堂、舍利塔、车库等7239平方米,同时还新建了花岗岩牌坊,山门、海会塔,和通往桂花潭的登山石阶路,维修好法堂,扩建祖师殿方丈室等1800平方米。最后完工的有斋堂、玉佛殿、延寿堂、伽蓝殿、凉亭等。如今,整个云门古刹已旧貌变新颜。一踏人云门寺,就可见崇楼重阁,雕温碧迹,广厦层台,古朴典雅,梵刹清净,凡前来参拜者,无不欢喜赞叹。
1983年,云门寺首先恢复传统的方丈制,重振宗风,农禅并重,以寺养寺。1986年举行传戒法会,有800多人分别授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的戒律。云门寺住持佛源法师,广州光孝寺住持本焕法师,香港大屿山宝莲寺住持圣一法师分别担任传戒三师。离寺约300米,建海会塔,有殿堂房舍数间,和“小西天”,住尼众数十人。、寺周围有观音山,桂花潭风景区,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钟鼓石等山水名胜,流泉飞瀑,桂花香溢,风光崎丽一为培养新一代佛教僧才,云门寺还多次举办了佛学培训班,云门佛学院、省佛教执事进修班。、一九九五年九月,经全国佛协赵朴初会长同意,在云门寺成功举办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期执事进修班,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70多名僧尼参加了学习,圆满结业。一九九六年秋,佛源法师在云门寺再次举行隆重的传戒活动,为佛教事业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
我用手机阅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