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东林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东林寺在庐山西北侧,寺初建于东晋,是名僧慧远所建。他在此精读经文,著书十卷,创立了净土文秘家园义,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始祖。唐名僧鉴真曾将此教义传至日本,被日方文秘家园接受,创立东林文秘家园,至今他们还以庐山东林寺为其祖地,每年有不少信徒前来朝拜。
东林寺群山环抱,前有虎溪,环境幽绝。它创于晋代,盛于唐朝,最盛时有殿宇三百多间,为我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正殿称神运宝殿,内供释迦牟尼及其弟子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等佛像。神话传说建殿时因缺乏木材,得神帮助,从池中运木前来,故有此殿名。正殿两侧还有护法殿、十八高贤堂、三笑堂、文殊阁等建筑。寺前有虎溪桥,相传慧远主持时,潜心佛学,曾立志送客不过桥。可是有一次好友陶渊明、陆修静来访,三人谈得投机,边走边谈,不觉走过桥去,被“神虎”吼醒,相视大笑,留下了“虎溪三笑”文苑佳话,故寺内建有“三笑堂”。殿前两山门上题有“秀挹庐峰”四字,其旁有罗汉古松,亦为慧远所植。寺内名人碑刻很多,寺后有聪明泉、石龙泉、白莲池、出木池、慧远墓等古迹。
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文秘家园影响较大。
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这是什么缘故?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慧远平时交游甚广,但专志修行,影不出门,即使送客,也不超过寺前小溪,过溪则寺前护寺虎吼叫。有一天,慧远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别时竟越过小溪,护寺虎大声吼叫,三人闻声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后慧远将客厅改称三笑堂。
寺前有"聪明之泉"。聪明泉原称古龙泉。相传慧远初到庐山,拟择地建寺。但不知何处为好。于是慧远在此以杖叩地,井冈道:"若可居,当使朽壤抽泉" 。言毕,清泉果然涌出。后遇大旱之年,慧远在泉边诵念《龙华经》,以祈甘霖降世,见神蛇腾泉而出,大雨即倾盆而下,此即古龙泉泉名之由来。江州刺史殷仲堪来寺,与慧远谈论《易经》于泉旁。殷仲堪博学善辩,口若悬河。慧远非常钦佩他的口才,于是说:"君之辩如此泉涌",从此古龙泉改称聪明泉。今游人对聪明泉倍感兴趣,往往投币许愿,成为一处人文景观。
在东林寺,俗客可与僧众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游客步入斋堂,男先女后,男居右,女居左,齐齐而坐,不能紊乱,不能出声。食前由众僧膜拜诵经,主持立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左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乐,充满了美妙庄严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均为素品,但制作精细,别有滋味。食时不可有声,不可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和尚为你添饭。膳毕,碗筷摆放整齐,由侍立的憎人取去,僧众又在主持的带领下再膜拜诵经一番,之后向"俗客"道一番祝词,然后退出斋堂。
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庚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文秘家园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因此,东林寺在中国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我用手机阅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