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月浣涧北岩寺
【繁体】 作者: 禾源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水流岁月,山藏古寺。在我的儿童故事里就有一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许多的寺院,确实是晨钟空谷鸣,紫烟随云驾,完全托福于深山。可北岩寺则集山风水韵于一寺乾坤。
北岩寺位于屏邑旧县址双溪镇城东3里许的蟠龙岗下,坐东向西。蟠龙岗形如苍龙,当地人说是龙形落溪,寺院因得来龙更添灵气,于是北岩寺始终是有佛缘人的好去处。寺院山门前平坦如滩,水流至此平静舒缓;南面是宽阔田园,田园中的“南霁春桥”、“劝农桥”,写下了双溪古镇耕读文化的典雅一笔;今又新建石拱桥,沿用了“松桥月夜”,让人想象着:淡淡月色下,倚桥望月的佳境。脚下有潺潺流水,耳边是松涛阵阵,此境地是:“世事如烟随风去,留得风雅伴月明”;北面以岩为照壁,青苔绘景,缘于照壁青苔厚,尘埃自然绝,故取名北岩寺。
北岩寺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6年(公元981年),是陆氏四世祖陆承厚所建,最初用于子孙读史明经,后又成了陆氏家庙,到了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9-----1072年),陆氏八世祖建了宗祠,这里成了比较规范的禅寺,于是北岩寺偏房中还供着陆承厚的龛位。临牌位,敬拜之情会油然而生,据陆氏家谱记载:“陆公承厚,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乡贡明经,授将仕郎,太常寺奉礼郎,后任校书官,性仁慈,创灵岩、北岩、宝镜、宝兴、慈福、景福等寺。”陆公承厚,为教化屏邑众人费了多少的心血,可谓是古之仁人。
从古镇双溪出发,无论是驱车还是步行,离北岩寺百米处就会见到寺院的红墙黑瓦,虽说是一新一旧,但是两座建筑浑然一体。新建的是寺院的天王殿,飞檐翘角,红墙紫瓦,丛林威仪弥漫四方,殿内的“四大天王更是威风凛凛,脚踏酒、色、财、气四小鬼,手执琴、剑、伞、龙四大法宝,大有保一方平安,得四季风调雨顺的气势。旧的一座看上去其貌不扬,平如民宅,然而这是寺院的心脏——“大雄宝殿”,三世佛、观音菩萨、三接引、文殊、普贤会聚其中,这华严境界把“大雄”气势,用最朴实的方式展露出来。
北岩寺集景幽、境清、界严于其中,宋砖铺地,宋石为阶,步履其中,若心经通史,脚下会感觉到历史的弹力。边房的小天井下闲置着当年僧尼研药的石槽。寺院两壁还绘饰“青龙”、“白虎”的清朝壁画。更难得的是洛阳牡丹与北岩寺缘深难解,以天香国色为北岩寺增辉添色。香客、墨客、禅客都会应花开花落来来去去,故北岩寺赏花诗赋又成一妙。清桐城文士张开禧吟咏:“此去看花应有约,再来调水欲分符”。还有那口宋时铸造的铜钟,伴清晨钟声,人们会不自觉地诵读着“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属唐诗、宋词。北岩寺这面积才达3200多平方米的禅院,样样是历史,种种有禅心,正如其寺中联题曰:“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
北岩寺不仅有悠远的历史,且有狮峰积雪,虎洞归云,藤岩瀑布,松桥夜月,鲸山樵唱,龙涧渔歌等佳境相拥。又得赵朴初《北岩寺》题名。于是一年四季游客,香客络绎不绝。有情趣的还会夜宿寺中,乘月色,听松涛,濯清溪,闻天籁,感受着北岩禅境。所以古今有许多诗文缘于北岩寺,如清知县沈钟题诗云:“为爱北岩寺,偷闲一出游。过溪唯鼠迹,绕路有蝉声。翠自须眉滴,云从衣袖生。山灵知我到,先遣老僧迎。”多美的景致,怪不得双溪文人又把“北寺秋声”会同“印山积雪”、“双涧回廊”、“南霁春桥”等列为双溪八景。
得山而仁,得水而智,北岩寺二者皆得,也就仁智双慧。虽说宋月已随山门前清清溪涧,远远流逝,然而被这溪涧洗刷清丽的明月,却永远清辉千古。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走遍神州—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
- 下一篇:感怀海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