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建筑>> 著名牌坊

著名牌坊

南津关的三道牌坊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年纪稍长的阆中人,多还记得南津关后通往成都的古道上,曾矗立着三道木石结构的大牌坊,形成了阆南桥边一道壮丽的风景。可惜,在三、四十年前那个风风火火的年代,三道牌坊全被拆掉了。

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门额上刻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在建筑上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其内容多为宣扬封建礼教、彰显功德,有贞洁牌坊、功德牌坊等。

阆中盐市口金碧辉煌的状元坊,是恢复状元街北口原有的古状元坊而移建的,如今已是阆中古城大门的标志性建筑,看到它就知道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出过两对兄弟状元,不愧是人文胜地。这座牌坊下成天熙熙攘攘,它已成为游客们观瞻、拍照的一处胜景,本地人无不称颂复建状元坊确实功德无量。其实阆中过去的牌坊是很多的。除了古状元坊、徐家牌楼、四牌楼(即中天楼)等纪念性或街口景观牌楼外,城内还有:

清初建于净圣庵街和南街的功德牌坊,是为纪念李家石门大院之先祖的战功而建的;

清乾隆五十四年建于田家巷的“田刘氏贞洁坊”,是为旌表庠生(秀才)田绍虞之妻,庠生田士霖之母而建的;

清嘉庆十六年建于双栅子街的“孔刘氏贞洁坊”,是为旌表庠生孔传心之妻而建的,此坊在修马路时移建于东门外土马路旁;

清道光二十九年建于屏江街的“孔殷氏节孝坊”,是为旌表庠生孔继登之妻,廪饍生(享受国家津贴的高级别秀才)孔广育之母而建的;

清道光五年建于东门外三陈街的“萧何氏节孝坊”,是为旌表萧伟之妻而建的。

阆中农村中也不少:

清道光十年建于河溪乡太平桥的“苟杨氏节孝坊”,其夫,其子名讳不详;

清光绪十六年建于老观场的“任敬氏节孝坊”,是为旌表任克湘之妻而建的;

清光绪十四年建于双河乡严颜寺附近的“蒲李氏节孝坊”,其夫之名不详;

清咸丰三年建于望垭乡铜铁岭的“陈汪氏节孝坊”,是旌表陈永寿之妻而建的;

清咸丰四年建于千佛乡赵家垭的“赵王氏贞洁坊”,是旌表赵应陞之妻而建的;

还有清光绪三十八年建于玉台乡姚家庵附近的“魏宏英百岁坊”。

然而最宏伟的,也许还要数清咸丰二年知县徐继镛主持建于南津关后的“节孝贞烈总坊”,是为旌表萧氏等节妇三百三十五人,王孙氏等烈妇十人,赵氏女等烈女二人,马氏女等贞女三人所建,她们的姓名镌刻在牌坊上。

在“节孝贞烈总坊”南面,更有建于清光绪元年,宏大而精致的“马张氏节孝坊”,是为旌表廪生马文星之妻,武生马树乾之母,提督军门马德昭之祖母而建。就在此坊附近,便是马氏家园“马家公馆”。阆中人马德昭在咸丰年间总兵陕甘,战功累累,补升甘肃固原提督,护卫秦陇,威镇中原,潼关士民为之立祠。他又是书法家,有三座气势磅礴的大字碑刻存于西安碑林。朝廷为其祖母建节孝坊,也是对他勋绩的褒奖和彰显,乡人亦为之感到光荣。

再南面,还有恢弘华美的“张章氏节孝坊”,是为旌表振威将军张忠礼之妻,总兵张顺之母,于清光绪七年建成的。张顺字庆庵,传为南宋抗金骁将张宪的第37代裔孙。清同治年间,其父张忠礼因功敕封振威将军;他亦战功卓著,官至潼关总兵。其母被钦赐旌表,亦是父子显荣,光耀英雄先祖。张氏祖居亦在附近,即距离马家公馆不远处的“张家花园”。

这些牌坊,在《阆中县志稿》中有记载;当事人的事迹,亦载于不同版本的《县志》中。当年,建这类牌坊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须知县、知府、巡抚层层据实申报到朝廷,皇帝批准,接到旌表诏书,才由府、县长官主持动工的。今天,我们对当时的功德、贞洁、节孝的意义,当然不可能完全认同;但它毕竟是历史,是文化。在古城阆苑曾耸立过这么多精致典雅的牌坊,倘若它们在沧桑风云之后依然屹立,点缀在名城街口,园林古道,那该是多美啊。真是这样,恐怕“牌坊之城”的美誉就轮不上安徽的徽州了。

不必过分地为它们的湮灭而惋惜,这毕竟也是历史。对那些确有价值的文物古迹,我们还可以修旧如旧,有选择地加以恢复。在加速建设中国乃至世界精品旅游城市的今天,笔者以为,除优先复建四牌楼街口“中天楼”和迎恩街口“阆苑”牌坊外,摒弃“贞洁”之类的封建糟泊,重建南津关后的三道牌坊,使之成为锦屏山麓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应该是费事不多,量力可行的。

我用手机阅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