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牌坊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前不久,我陪同来自老家的几位好友到宁波好几个乡镇考察、观光旅游,看到了很多用花岗岩和清岗岩精雕细啄堆砌而成的牌坊。有的孤孤零零,突兀地架在村口街旁路边,有的相拥成群,在山野里耸立,一路比肩而去。经过岁月的侵蚀,大多牌坊已经是斑驳陆离。听当地人说,每一座牌坊下都埋藏着一段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情思的故事。
我第一次认识牌坊是孩提时,奶奶给我讲述了一个古老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姑娘,从小就许配给村里一户人家的独生子做童养媳。她男人15岁时就离开家乡,下扬州去学做生意。后来,她男人学徒出师,开起了店铺,当起了老板。有一次,进货的途中,遇到大风浪,船沉到了江中,连个尸体也没找到。再后来,童养媳长大了,一直苦守着那个没有男人的家,克勤克俭,侍奉公婆,终身不嫁,直到送二老归西,自己悬梁自尽,去陪伴阴间的夫君。族人为了旌表她的贞洁,立下了一座牌坊,以示后人。
古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一个个牌坊身姿伟岸古朴,镂刻细致精良。在建造牌坊的那个年代,它们象征着一种种无尚的荣光。或是成功的代表,更是道德的典范。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
古牌坊在宁波地区为数不少,但历经风雨,大多已毁坏。据相关资料介绍:保存较好的尚有韩岭庙沟后的明代石牌坊,栎社西场为庆贺杨守陈中解元的聚魁里石牌坊,西岙的出任安徽休宁县县令朱陛、潘岙的明代户部尚书陆钶的墓前神道牌坊以及龙观桓村为旌表婆媳双双守节的节孝牌坊。这些牌坊因朝代不同,形式也不一样,但雕琢均比较精细。而其中韩岭庙沟后的石牌坊,形态独特,古朴优美,工艺精巧,结构稳固,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石牌坊,具有历史的艺术的和建筑科学的多重价值。1987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东钱湖南岸、韩岭村东北庙沟后山坡,是一座神道牌坊。墓主无从考证,墓穴、墓道已荡然无存,惟有神道牌坊屹立于山坡。该牌坊是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仿木石结构构筑,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为二柱一开间飞檐歇山顶。顶上筒瓦滴水,檐下二跳一昂六铺作单拱造,斗拱承托屋面,层层叠叠向外伸展。在转角铺作上,使用鸳鸯交颈拱。屋脊上有鸱尾和脊兽装饰。二根石柱为整个建筑的支重点,巨大的石柱呈削角正方形,全高6.4米,每边宽4.5厘米,门宽3.4米。双柱坚挺,擎托宽广厚重、四角起翘的宫殿式楼层如大鹏展翅,翱翔碧空。整座牌坊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细致。各地专家经多次深入考察,认为是一座极有历史和艺术价值,具有鲜明风格的石结构建筑。牌坊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翠。
印象中的牌坊似乎总是立在残阳下,余秋雨先生的描述是:“晚霞升起来了,红得眼明,晚霞比牌坊低,牌坊比天还高,是阴阴的,象要压下来。”“黝黑的躯体,走过绵绵历史,如泣如诉地向我们走来。在残阳的映照下被染成微红,像陈旧的血迹。残阳如血,血凝残阳。”而舒菲以其女性独特的细腻,记叙了她的观感:“宋明两代遗留下来的牌坊有几十座,孤独立在漠漠原野上,夕阳将它们黝黑的身躯染成微红,看起来象陈旧的血迹。我下了车,抚摸这些被岁月侵蚀了的牌坊,身边仿佛有嘤嘤的哭泣声。”
古牌坊无疑是一部不朽的史书,是一个地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用手机阅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