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华夏饮食

华夏饮食

民国名人的日常饮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昆明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们聚在一块闲聊,经常谈到北平的吃食。朱自清最惦记的,是马蹄儿烧饼夹果子。战后回到北平,他满世界转悠,却没找到。朱自清说:“这马蹄儿烧饼用硬面做,用吊炉烤,薄薄的,却有点儿韧,夹果子最是相得益彰,也脆,也有咬嚼,比起芝麻烧饼有意思得多。可是现在劈柴贵了,吊炉少了,做马蹄儿烧饼并不能多卖钱,谁乐意再做下去!于是大家一律用芝麻烧饼夹果子了。芝麻烧饼厚,倒是管饱些。然而不一样了。”

马蹄儿烧饼

1933年1月19日,夏鼐日记记录:“晚餐在合作社中餐部用膳,一碟红烧鱼,便费九毛钱,再叫白菜肉丝、木须肉及冬菜肉末,五人一共花了一块六。这是半年来第一次食鱼,怪不得云畴闹着要南返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典出《战国策·齐策四》)不过我自己倒是嗜肉胜于嗜鱼,不大觉得此种缺陷。”

红烧鱼

作家贾植芳曾记录:民国时期,在监房里,罪犯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比如伙食,一般刑事犯是一个约半斤重的棒子面窝头、几块酱萝卜干、一碗白开水;而政治犯的饭菜是用一个大木盘端上来的,有一个荤菜、一碗蛋花汤、一碗米饭、一盘花卷。

酱萝卜干

汪曾琪曾记录他有一次下饭馆:“国民党政府改革币制,从法币改为金圆券,这一下等于增加薪水十倍。于是,我们几乎天天晚上到东安市场去吃。吃森隆、五芳斋的时候少,常吃的是‘苏造肉’,就是猪肉及下水加砂仁、豆蔻等药料共煮一锅,吃客可以自选一两样,由大师傅夹出,剁块。东安市场的爆肚也是一绝,脆,嫩,绝对干净,爆散丹、爆肚仁都好。白汤杂碎,汤是雪白的。可惜好景不长,阔也就是阔了一个月的光景。金圆券贬值,只能依旧回沙滩吃炒盒菜。

苏造肉

吴鼎昌每晚例须饮酒数杯,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出任贵州省主席后,尤嗜茅台酒,如遇好友聚会,喝个一两瓶不在话下。后吴因酒致病,医生劝其戒酒,吴说戒不了。医生说:那就先戒例酒。吴问何为例酒,医生说:公每日晚餐必饮酒,是成例也,如不按时饮,即是戒例酒。后吴遵医嘱,不再定时喝酒。

1938年11月2日,在桂林师范任教的丰子恺当天无课,在家休息,午饭时喝了几杯茅台酒。他在这天的日记里记下这瓶酒的来路:“此酒乃是吴敬生送马先生(马一浮),马先生送王星贤,而王星贤送我的。王星贤送我时说,不吃不妨转送他人,但勿送吴敬生。我恐吴敬生亦是别人送的,还是由我把它吃了,使它免于轮回。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