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尸读之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8年12月2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31《墙有茨》,此诗最见三叠章法之用,每章意无不同,而三咏之,遂成歌也。扫也襄也束也,天下无不透风之墙也。
32《君子偕老》,或哀夷姜,或刺宣姜,皆可。然以左传之言,或非剌宣姜,也哀之否?子之不淑,身在其中,也不能免也。服饰之美,或曰内心之污,也内心之空虚否?
33《桑中》,则桑林,士女合欢之地。此诗可二解,一此士与姜、姒、庸三女幽会,颇为得意;二此土慕姜、姒、庸三女或有若此三女者(设若此三女为当时美姝),浮想绵绵,今人曰意淫者也。
34《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诗不赞而赞,气度不盛而自佳。
星言,或释晴焉,则星通暒;或释星夜,此训颇合吾意,益美文公勤政也。“匪直也人”,或言文公乃正直之人,玩之前面及后文,似当以“教化不只及人”之释为佳。
春秋战国,虽古远穷荒,然建市营都,自有法则。虽借于卜筮,然也颇合今天规划之学。
35《蝃蝀》,多谓剌淫奔之妇。于尾章而言,似当为女子自伤,远父母弟兄而所嫁非人,“不知命也”,于原解也通。蝃蝀朝隮,所谓暮云朝雨,缠绵之状否?或境况之状否,不可以兴则粗读之。
36《载驰》,许穆夫人之作。自唁而诘,或言或景。景者,忧所中来,不可无之,非为闲饰之景,后世此类诗作,或落黍离熟套,或落孟德诗彀,可参此篇。诗可与梁启超《去国行》倒置互看。旋反旋济,济应为渡之义,释为止者,再通转尔。
37《淇澳》,美卫武公也,美君子也可。衣饰、德行、言谈,三章纷转纷承,结之“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后世所言“风流而不下流”或类此句,却言谈自是婉尔。后世美皇贵或君子,稀有此类气度悠闲,虚指而实之诗,多觉谀风媚骨。李白与孟浩然之诗或胜之,然因情胜尔。
38《考槃》,隐士之诗。考或释作成,或释为扣,或释为老;槃或释为屋,或为木盘,或为乐器。扣击而歌,自得其乐,不可与他人言也。老于斯屋,意应较胜。两释皆可。
39《硕人》,应为美庄姜也,可参方玉润之说。千古推为描写美人精神之绝唱,然玩诗,此美乃由事而及,非专为美,故无心而水墨精神,媚胜汉广也。后世诗渐次之,或专为美人而写,若唐伯虎等,皆下格,唯楚骚大小招尚有此佳处,《洛神赋》妙则妙矣,尚觉墨浓色丽些。
40《氓》,诗可与《柏舟》、《谷风》、《江有汜》等参阅也,皆弃妇之诗,各有所别,此诗诚如方玉润所言“终为情误”。尾章相类《谷风》,昔日种种盟誓恩爱,一朝皆弃如桑落。自诗中观,此女与氓当时幼年相误,两小无猜,女子弃当时礼俗而从之,安家守贫,与谷风之妇如一人也。第二章俱用“兮”,桑者或年华或爱情等等,兴寄之所在,感慨之深,不可不知。
41《芄兰》,或曰剌诗,剌惠公;或曰美惠公;今人高享则以为剌童子早婚,朱东润疑为女子戏所欢词。鞢、觽,皆成人佩器,诗无明旨。狎字褒贬俱可,是两义也皆通。或可解为母对子所词。狎玩者,子幼时欢戏也,今成人哉,然于母眼中,也一小童子尔。
42《河广》,诗中无他事,唯思乡。自设问答,言近而实远不可渡,其心怅然也。诗思不可不谓奇,而读书不觉其奇,字面也不见其奇,盖思乡之情真而厚。
43《伯兮》,此远征丈夫之诗。一为夫荣,二为夫忧,两者相映而益伤。盖诗歌一途,常有对立或并立之两极在内,或冲或抱,互相协调,方见其情切景深,此诗也如是。“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前句后世情词多用,懒疏妆、莫对镜,士既不在,女容为谁悦也;后句忘忧之草,植于树北,其树昔时两人所植乎?盟爱所倚乎?不言而自有千般滋味也。
44《有狐》,毛序曰剌时,乃基于社会大处而言,后世读诗者批其腐迂,却不知道毛虽迂,然此处则不迂。大荒而乱,时也;丧偶求配,事也;剌时者,正合其宜。无裳、无带、无服,三叠而进,所爱慕哉所求偶哉?所忧荒穷哉所欲共济于世哉?心事之复杂,不可言表。
45《木瓜》,诗简而解者众,盖简故可自由推测。言男女相赠者也可,如“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等是也;言朋友相赠也可,若“投木报琼,义将安在”也。
清牛运震《诗志》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此说最然。
45《黍离》,此诗虽后世解者分众,然吾觉当以毛序为正,闵宗周之诗也,千古家国悲叹之音。郭沫若云为贵族破产而作,余冠英曰流浪者所作,蓝菊孙曰志士忧国怨战,程俊英曰难舍家园,实也多从中发明出来。宗周则西周,此诗为东周,诗不能雅则为风,周室一跃而弱成诸侯,徒有周天子之名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尚在唐陈子昂中再发激响,也皆怆然无语也。诗中只有二物一行者,然离离摇摇等语,已交中心,再发中心之悲,交叠而出也。
醉,疑为悴。
46《君子于役》,或曰朋友思念,或曰闺女思远役之夫。闲笔写村中家禽家畜,转而念君子胡不归?尾章更语渴否,体贴之微也。“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此语趣而有深情,当体味“日之夕矣”,《无极》中大将军曰“日之夕兮,海棠花将谢。美人于焉?如何归于舍。”(意译。。),惜陈大导演手段及演员滑稽可玩,把此缓缓忧思悉数败之。
47《君子阳阳》,或曰闵宗周而相招禄仕而避患;或曰归者安于贫乐,而家人美叹。于诗而言后者似非,前者则托意过深,而诗之场景未足延此意。当时乐工与舞工相友之计,或闲而相招为舞曲,或为王歌舞前。由房者,当是燕息之乐,非后世房事之意。
48《扬之水》,《毛诗序》说:“《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诗最可玩味在几近文章,先秦文章趣活而有韵味,本诗也。后世文章渐雕龙工事,促局形苟,不趣且多失韵味。束薪,曰婚姻,或未必用婚姻之事。薪、楚、莆,由大及小,由重及轻,及水之流动,自有其兴所在,情绪所寄也。
49《中谷有蓷》,亦离弃之妇哀语,诗经中弃妇、思夫、远役君子此三类最盛,时离乱之音,不可不体味。此诗历来争议甚少,唯觉荒年一释稍可商榷。条,当释为长,释为失意者以诗文为释,不确。嘅其、条其、啜其,多释为嘅嘅、条条、啜啜,此吾以为不确,其若彼也,如嘒其小星,啜其泣者,吞泪含怨也。
50《兔爰》,亦闵周之作,可与《黍离》参读。然两者境界差距不可不知,此章虽伤时感事,犹顾怜自身,《黍离》则直教哀伤塞于天地,不可分。
无造无庸者,当非一般百姓,迁洛之后周室衰落,两番情境相比,故伤之。
51《葛藟》,毛诗曰平王弃宗族而不顾,而朱熹则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然背景实同,所指向一落于实一落于空大尔。葛藟喻宗族,见而伤之,复乞食于他乡,唤他人为父母,其况悲凉哉。
52《采葛》,此诗吾以为一般,唯中间一句最佳,音韵天然。此诗曰思人,思友思情人皆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秋字韵感真佳,且秋天之萧然落莫凭空而来,三只字重其染。
53《大车》,毛诗云剌周大夫,后世或谓情诗。一说乃车夫求爱于女子,于诗而看,似乎当为女子爱某贵族方是。岂不尔思,两句乃心中描绘,见其犹豫不前,试探于人之心。而后一章,指天发誓,当为山无棱之前风也。
54《缁衣》,诗多言为好贤之诗,美武公也。于诗之文本而言,或可释为情人贻君子之诗,或可解为慈母为子缝衣之诗,此二类后世诗文所见甚多,广传如游子吟等是也。每处单字读来,此诗类文也。
55《將仲子》,毛诗以为剌庄公,郑樵以为淫奔之诗。先秦风气,自松而严,《孟子o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此诗大至当斯时,自父母、兄长而及邻里,可见其畏之广,而仲子自里、墙而园,可见其情之切。畏人言而语仲子,复惧仲子误其意,而云”促可怀也“,此心事忧急而痴。
56《叔于田》、《大叔于田》,两诗当并读方可,《叔》以美之,《大》以猎事赞之,美者于虚笔,赞者于实笔。毛诗以叔为特指,近人则多以泛指,莫知其是,然言剌郑庄公或言美太叔段,于诗之美意也无碍。
《叔于田》,真所谓百里挑一,万人之秀也。巷非无人,乃无可与其相比之人也;非无人能酒、能服马,乃无人能与相比也。
《大叔于田》,猎事之详写,自搏虎而及息,以马及火炬、射箭隐显之。“将叔勿狃,戒其伤女”,此语或为女子口吻,于诗观之,纵非女子,也当是关切之人所写。诗以控马射箭状此叔之武艺,此《叔于田》只流于口上赞叹不同,描慕即工,则叔之精神也见,始不为无血肉之人也。
57《遵大路》,郝懿行《诗问》云:“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此说较胜。或曰乃送别之诗,惶恐惶切之语。然无论何说,于两人之间想必有所间隙,或女容不佳,或恩爱未全,诗间稍有酸楚之意。
58《女曰鸡鸣》,夫妇之诗,取此平素而为诗,生活之美也,夫妇之乐也。实也开后代联诗之风,并开夫妇联唱之首,然后世夫妇合诗,或滥于山盟海誓,或滥于美伦美央,不知华而不实而见其浮。此诗先平静而后热烈,与晨起正也相宜,”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自也是美,而不见其空泛。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同是深情之语,而一喜悦,一思念之愁,可互观方知各有其妙。
59《山有扶苏》,诗可两解,一与心上人戏狎之语;二所见之人大失所望。山隰之起,一说喻男女,一说喻环境相殊,然也未必首首俱是,或仅仅一兴尔。
《萚兮》,此不知为男或女言也,此不知为思念或相对是时言也。落叶其萧萧哉,其情其景千古之后,电视电影中犹屡用不爽,一番情绪俱在其中。叔伯一转,俱难详其意,或谓他人也觉尔我当是一对,前人或释为于叔伯之前相和唱歌,或释为叔伯也看好尔我,然于其诗之韵味,似相和唱歌一说不可取。
《狡童》,此真山歌也,可于后世中寻之,或谓乃失恋之女所作,吾以为当是情侣斗嘴小闹时所作。狡者,小冤家也,所谓“若忿,若憾,若谑,若真,情之至也”(陈继揆《读风臆补》)。
《褰裳》,此四首并看皆有趣之诗,或皆可为戏谑之作。此诗则戏中带怒,“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此番言语若再激烈之,则将为分手也。“狂童之狂也且”,此句历来断讼纷纷,李敖犹释“且”为性器,甚受他人所鄙,吾以为诗经时代也有国骂若“TMD”之类,出一性器也非怪事,至今各地尚有余风,未必皆文绉绉。忿极而言之,先秦年代,女子未若后世之受规约。
60《丰》,毛序曰“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前三句皆社会大处而言,唯后一句乃诗旨所在,后世虽另有发明者,然也不出所指。斯女何故而不随彼子,不得知也,然于诗也无碍。唯叔伯此句,历来释为迎亲中人,吾以为或子或女之家人也,追悔不及,而复央之。
诗经尸读(2)
卜拾氏
【来源:作者原创】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