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赋
【繁体】 作者: 唐卓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中华书法,辉煌千年。文晓世理,艺陶乾元。古国文明,独步世先。河图洛书,易数之源(1)。众生造字,仓颉较勘,六书之法,代有勋贤(2)。夏商之际,体系成焉(3)。
甲骨文字,石破惊天。安阳殷墟鸣世,光绪二十五年(4)。巨万龟甲兽骨,镌刻华文数千。叙事通达明晰,书法要素臻完(5)。文明建树,丰碑灿灿。继之西周,伟绩再现,钟鼎金文,艺精无前。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6)。东周石鼓篆籀,十首秦诗四言。洒脱舒展,线条润园,承前启后,秦意蔚然(7)。迨乎始皇一统,号令书同文字,李斯领命担纲,变革力挽狂澜。秦篆釐定天下,功程再履雄关(8)。通古《泰山刻石》(9),至为世人盛赞,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端宁方圆。相传程邈作隶(9),犹据云梦秦简,古隶异军突起,捷篆就简删繁(10)。
汉室中兴,隶变大成。沧桑汉字,由斯定形(11)。隶分章草,真楷行书;至此诸体完备,百家灿若群星。碑石林立,熠熠哉千秋瑰宝;刚柔兼备,洋洋乎流派纷呈。马王堆,西汉帛书奇珍,令天下学界瞩目(12);汉瓦当,玺印嘉量篆刻,绽艺苑奇葩丹青。张迁碑,西狭颂,鲜于璜,埔阁颂,古朴雄强茂密,浑然伟岸长城;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张景碑,舒展超逸肃穆,典雅秀丽轻灵。创新守旧,争论高潮迭起;针锋相对,士子殊死抗争。崔瑗蔡邕,阐释宇宙本体,始论审美生成,捍卫草法孚萌(13)。赵壹卫道,恪守儒学樊笼,鞑伐草书新生。张芝杜度,协同志士精英,宁弃官禄,勃发个性先声,挥就万世长虹!书坛风云变幻,先驱力克艰程!
承上启下,魏晋书坛。秦汉嬗变字体,悉数克臻功全。书圣右军(14),名满今古,大笔如椽。黄庭经帖换鹅,世上誉为美谭。兰亭诗友雅集,羲之即兴写序,却成行书之冠(15)。书付其子,乐毅论帖,字字绝伦精妙,人颂小楷步蟾(16)。南朝北朝,群星灿烂。逸少世孙智永,恪守家法祖传(17)。临写千字文帖,卅年不下楼栏;临池退笔成冢,后世广为颂传(18)。魏碑楷法,再现新颜。张猛龙碑,云南二爨,宛若星辰,光耀人寰。
书至盛唐,极尽辉煌。贞观天宝,国祚日昌。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满目琳琅。欧虞褚薛,名震初唐(19)。太宗谪仙(20),书韵流芳。俟后大家辈出,巨匠杰构,侔勋周召,各显其长。颜筋柳骨,狂素颠张(21)。觚棱间架,筋韧力刚。静若处子,动赛龙骧。法度森严,力贯毫芒。诸体升华,同登殿堂。
迨及五代十国,天下兵戈迭起,文采风流扫地,人物凋落彷徨。幸有杨公凝式,堪当书坛栋梁。笔迹雄杰,师法颜柳二王。尚有李煜彦修,行草乱世见长(22)。宋代复归统一,书学发展怅惘。翻刻宗帖失真,趋时贵书颓唐(23)。史上推崇英才,乃有苏黄米蔡(24),佳作彪炳史册,尚意取法钟王。徽宗瘦金奇书,别领一片春光(25)。元书尚古,承袭晋唐。雪松道人,奇崛独强(26)。篆籀分隶,真行草体,冠绝古今,朝野名扬。明帝崛起草莽,帖学大盛明昌。却惜拘于行楷,独推台阁之体,未能上溯秦汉,篆隶几沦消亡。率皆剽窃摩拟,书人无可制创。清代文苑中兴,艺如栏马脱缰。前期兴帖,后期兴碑,际分嘉庆道光(27)。王铎行草,奔放恣肆,驰骛来往(28)。波澜壮阔,淋漓酣畅。傅山奋毫,壮美恢弘,大气磅礡,浑脱逸宕。八大山人,精黠苍凉(29)。扬州八怪,各领风骚,才华情怀,跃然纸廊(30)。吴翁昌硕,石鼓遒劲精良(31)。晚清名宿,南海一康(32),不拘一格,书论兼长。
黄河长江兮,浩浩汤汤。中华文明兮,源远流长。迄今盛世兮,国学隆昌。呼唤大家兮,万马腾骧。自强不息扬国粹兮,匹夫有责共著华章!
注释:
(1)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2)。《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笔者认为,造书者当为众生,绝非一人为之。仓颉做了一些整理较勘之类的工作是可能的。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汉字的形成时代,当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4)甲骨文于1899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盛行于殷商时期,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
(5)学界认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6)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均为西周时期金文的重器。
(7)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
(8)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这叫做“书同文”。
(9)李斯字通古。《泰山封山刻石》为李斯书写。
(9)相传程邈造隶书。据前人考证,程邈创造的所谓新书体,其实早在战国时就在各国民间流行使用。从考古发掘的一些先秦金文、帛书和简册遗物看,隶书的萌芽期当在周朝。如西周孝王时代的《小克鼎铭》等作品,在其笔法上就已初露隶书的端倪。愚以为,程邈当是一位隶书新书体的整理者。
(10)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古人说:“篆之捷隶也”。
(11)隶书到了汉代即臻于成熟,汉字的结构和形体的嬗变也基本完成。对此学界称其为“隶定”。
(12)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等,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
(13)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九势》、《笔论》,均竭力主张书法创新,提出“宇宙本体论”,把汉字书法的“文化生成”观点转为“审美生成”。与赵壹的《非草书》论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4)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军。
(15)王羲之书《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6)王羲之书《乐毅论》被智永视之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17)据记载,智永为陈、隋间(名称替换),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
(18)明朝冯武《书法正传》说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
(19)欧虞褚薛,乃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20)太宗谪仙,指唐太宗李世民和谪仙李白。二人均为唐代著名书法家。
(21)晚唐书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人称"颜柳"、“颜筋柳骨”,草书大家张旭、怀素,人称为“颠张狂素”。
(22)指李后主李煜和五代书法家彦修。
(23)宋太宗赵光义命侍书王着摹刻制《淳化阁帖》供学书者临习。但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趋时贵书”乃是附炎趋势,学权贵的书法以便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
(24)苏黄米蔡,指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5)即宋徽宗赵佶。
(26)雪松道人,即元代书法家赵孟頫。
(27)清代书学分为两个阶段,自嘉庆、道光更替之际区分,前者为帖学时期,后者为碑学时期。亦有分为三个阶段的。
(28)王铎,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世称“神笔王铎”。精于行草。
(29)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末清初书画家。
(30) 扬州八怪图轴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他们分别是: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31)吴昌硕,浙江湖州安吉人,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色,他的作品备受追捧。
(32)康有为,人称“康南海”。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纪艺书法集》序
- 下一篇:九江龙舟赋(以“雄奇动魄”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