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范文>> 党团建设>> 党团知识

党团知识

党员大会应到会人数是指什么,包不包括预备党员?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党建小百科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针对“应到会人数”的定义、预备d员是否计入、积极分子如何记录等问题,下面结合《(英文简写CPC)章程》《(英文简写CPC)d员权利保障条例》《(英文简写CPC)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d内法规,从法理依据、操作规范、常见误区等角度进行讲解……

一、d员大会“应到会人数”的定义与核心

(一)明确定义

根据《(英文简写CPC)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应到会人数”指具有表决权的正式d员总数,包括:

1.组织关系在本支部的正式d员;

2.因工作、学习、健康等原因暂时无法参会的正式d员;

3.流动d员(组织关系未转出且未被暂停组织生活者)。

排除范围:

预备d员(无论是否参会);

被停止d籍、开除d籍的d员;

长期失联被暂停组织生活的d员;

入d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非d员群体。

(二)法理依据

1.权利属性区分(《(英文简写CPC)章程》第七条):

正式d员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预备d员仅有发言权、建议权,无表决权。

2.程序合法性要求(《(英文简写CPC)d员权利保障条例》第二十四条):

“d员大会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

若将无表决权的预备d员计入应到会人数,将直接导致表决结果无效。

二、预备d员是否计入应到会人数?(三类场景)

(一)常规d员大会:仅统计正式d员

示例场景:学习某次大会精神、讨论支部工作计划等。

应到会人数:仅含正式d员;

预备d员角色:可列席会议并发言,但不参与表决,不计入应到会基数;

记录规范:在“应到会”“实到会”栏目外单独标注“列席预备d员多少人”。

(二)预备d员转正大会:当事人不参与统计

示例场景:讨论预备d员张三同志转正。

应到会人数:全体正式d员(张三作为预备d员不计入);

表决规则:须有表决权d员半数以上同意方能通过;

‼️常见错误:误将张三计入应到会人数,导致“实到会人数”计算错误,可能引发转正程序合法性争议。

(三)选举类会议:严格排除预备d员

示例场景:d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

法规依据(《(英文简写CPC)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五条):

“选举应当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

操作要点:预备d员既无被选举权,也无投票权,若错误计入应到会人数,选举结果无效。

三、入d积极分子如何记录?

(一)积极分子参会的性质与记录原则

1.法规定性:

入d积极分子非d员,其列席会议属于培养教育环节,目的是了解d内生活、接受思想熏陶。

2.记录原则:

禁止混同:不得将积极分子与正式d员、预备d员并列统计;

备注说明:可在记录末尾单独添加“列席人员”项,注明“入d积极分子多少人”。

(二)错误记录示例与修正方案

错误案例:

应到会人数:25人(含预备d员3人,积极分子5人)

实到会人数:22人(含预备d员3人,积极分子5人)

问题分析:

混淆了正式d员、预备d员、积极分子三类群体;可能导致后续统计表决比例时出现严重错误(如误将积极分子纳入基数)。

规范修正:

应到会正式d员:20人

实到会正式d员:18人

列席人员:预备d员3人,入d积极分子5人

四、问题拓展解答

(一)流动d员是否计入应到会人数?

计入条件:组织关系在本支部,且未被暂停组织生活;

不计入条件:失联超过6个月,经支部d员大会决定暂停其组织生活(《(英文简写CPC)d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第三十四条)。

(二)d员因某个特殊原因无法参会,是否影响会议有效性?

处理原则:

1.该d员仍计入应到会人数;

2.若会议涉及表决,可采用视频参会(须全程录音录像)或书面征求意见(需本人签字确认)。

(三)会议记录仅设“应到会”“实到会”栏,如何规范记录列席人员?

1.在记录正文中补充说明:“本次会议列席预备d员多少人、入d积极分子多少人”;

2.向上级d组织申请修订记录模板,增设“列席人员”栏目。

五、实务操作

(一)d员大会记录标准模板

会议时间:2025年3月10日

会议地点:×d支部会议室

会议主题:讨论2025年度d建工作计划

应到会正式d员:20人

实到会正式d员:18人

缺席d员及原因:王某某(因病请假)、李某某(出差)

列席人员:预备d员2人,入d积极分子5人

会议内容:(略)

注:本文内容已对照《(英文简写CPC)章程》(2022年修订版)、《(英文简写CPC)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2021年施行)等最新d内法规核验。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