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

殡葬文化,北京农民的丧葬习俗(七)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摆茶桌者,通常是得知丧家出殡的确切日期和经由路线后,即于事先在门前摆一张八仙桌,挂上白地兰花或兰圆寿字图案的桌围子,上设茶壶、茶碗、茶盘。听到响器(大殡看到执事)后,即将茶沏好,等到灵棺走过时,便将茶具亲自端到孝子面前,孝子不论喝与不喝,都必须下跪,表示答谢。有的丧家还要给一张谢帖,封一个红纸包,内装几个钱,以示回敬。
  有的铺户、住户,集体或个人,还要举行路祭,规模小的只用一张供桌,摆上鲜花供品,等灵棺通过时,抬到灵前叩祭。如有僧、道送殡的,主祭人还要给僧、道们一些“衬钱”,请他们念经。规模大的则要在沿途要冲路旁搭个“路祭棚”。
  路祭棚往往是死者生前友好一人或数人发起集资搭设的;也有的是由筹备治丧的人事先出头联络,烦请各界友好出资搭设的。借以表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和对死者的哀思。还有的是本家出钱搭的,故意搭在换杠换罩的地点,以便结合盛大的路祭,正式起杠。
  路祭棚大小不同,平棚、起脊棚不等。一般说来,气派都很大,棚外扎有素彩牌楼,左右列有从杠房赁来的幡伞执事。棚内设祭堂,正中有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一把,前置祭席、饽饽桌子、酒馔香烛等供品,两列悬挂着花圈、□联。当灵棺杠列经过时,即将亡人影像从影亭里“请”出来,捧进棚内,放在太师椅上,由番、道、禅等“品咒”,再由主祭人等奠酒叩祭,孝子答礼。大杠灵棺停于棚外,祭后再“请”影上轿(影亭)然后始能启行。 
  9、下 葬
  府第宅门,缙绅富户的墓地照例是预先修好的,墓前尽管有祭堂和其它房屋,还要临时搭上席棚,以备送殡的亲友们休息、吃饭之用。
  一般门户,未出殡之前就将坑打好了,灵棺被抬到坟地后,杠头的响尺横打,杠夫们一齐摘肩落地,然后由做活的将灵棺抬到坑口下葬。杠业行活谓之“登坑下葬抖绳散”。
  按旧时规矩,墓穴要靠山临水,埋的方向和在家停灵的方向相反,在家停灵时,棺材头朝南,埋的时候棺材要头朝北。
  下葬时,首先由阴阳先生用罗盘测出“山向”,到下葬 “吉时”,即由杠夫按“山向”用大绳将灵棺缓缓系入穴内。此是最庄严的时刻,孝子跪灵,鼓乐大作。
  下葬后,摆上供品,僧众高声唪诵《往生咒》、《大悲咒》、《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随后由做活的下坑,使棺材后尾与坑帮离开,上来之后,即向本家禀报:“老太爷(老太夫人)的宝材已脚登实啦!”至此,丧家便将大部花圈、□联、纸活、纸钱点火焚化(一般松活不焚,继续陈列)趁着火势,将所有剩余的纸钱尽数高高扬起。同时,由做活的杠夫或看坟的用铁铣撮一铣土,让孝属以及送殡的亲友们每人抓上一把,由长子领先往坑里扬洒,并高声举哀。随后即由做活的杠夫们用铣往坑内掩土,堆成坟头。还要孝子打来的引魂幡插在上边(一般只留幡杆),最后,孝属及亲友们便依次叩首,遂告礼成。
  礼成后,孝子一一向送殡的亲友们叩头道谢。一般情况至此就都脱了孝袍子回去了。如是府第宅门,当然另有排场,丧家要在墓地临时搭的席棚里,摆上酒席,以“谢席”的方式向送殡的亲友们致谢。
  10、葬后琐礼
  丧棚是个不吉利的象征,因此,出殡后一定要立即拆除。旧京棚铺照例是,灵棺出堂后,马上织组人工拆棚,席箔、杉搞全部运走,不留痕迹,等本家送殡回来时,一切都复旧如初。
  孝子送殡回来,不能直接进入家门,照例在预先准备好的水盆沿上磨三下刀,照一下镜子,说是避免带回“妖邪”。同时吃一块冰糖、表示今后生活不苦。讲究的还要会同阴阳先生举行净宅仪式。
  孝子回到家首先要接影、悬影。出殡时,用影亭将亡人影像抬了去,举行完仪式,还要抬回来,谓之“回影”。有的则是由丧家自己带回来。影亭回到门口时,孝子要跪接先亡遗像,捧到祠堂或正堂悬挂起来,少不得又要烧香秉烛,上供叩首。
  出殡后,丧家有忌门三天的成例。即不接待亲友来访,住在这里的亲友们也必须三天后再走。其实就是为了让孝子们休息两天。
  三天时,孝子要到坟地培土、致祭,谓之“暖墓”,俗称“圆坟”。一般都摆些烧饼、酱肉当做供品。并且用秫秸或幡杆做个门形的架子。称为“墓门”,插在坟前,说是让亡人的魂灵好从此出入。同时将下葬时留下来的引魂幡、松活、纸活等一并焚化。
  此后,孝子们便分别到协助治丧或出份子的亲友们家中去磕头,谓之“踵谢”,俗称“道乏”。对于关系较远的朋友,则只发出谢帖。至此,一棚丧事才暂告一段落。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