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传统文化>> 祭祀文化

祭祀文化

漫谈殡葬文化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中,人们将思考人类用全部历史与智慧创造出来的科学与×这两个对立物为什么能与人类共存。就一般意义上讲,生与死这两个基本问题,都是人类知之甚少的,特别是对死的研究。 
  远在西汉时期,堪舆(风水)就已成为一门完整的学术,它是专为生和死两类问题作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的数术,并历经验证和充实,否则从古至今的众多有识之士就不会熬费苦心地为亡者来寻找一块吉地了。这不仅是古人认识到祖先安息之地将影响到后代的富贵贫贱、寿夭贤愚,即使退一步说,古人也有:非葬骨也,乃葬人之心也;非山川之灵也,乃人心自灵耳。
  今人关于将一切事物的是非都付诸科学检验,殊不知当代科学泰斗们自有一番异见(真知灼见)。爱因斯坦曾言:“我深信现今时尚以科学理论来解释人类生命的所谓公理,不单只是完全错误,而且这看法应受到指责。”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阿尔拨.曾果尔也说道:“在寻觅生命奥秘的路途上,我面对的是全无生命的原子、电子,不知不觉间,生命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他们的体验(而非实验)与印度圣僧史华来.巴布巴所说的“非物质的灵魂,有别于物质的身体”不谋而合。
  人无论是生与死,与我们生存的星系中无不受到易经中所道出的阴阳和五行的影响与实证,古人再将阴阳五行的概念延伸到五方、五气、五味、五季……等等,而人的生死皆摆脱不了大自然中这些最基本规律的束缚。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佛教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只能“顺天者昌”。风水中有句明言:分金差一线,富贵不想见。”这其中有很深的学问,简言之:先人对后代的遗传有物质和精神两类,而精神上的遗传则与所葬墓位的关系密切。若先人营葬不当,则精神上的遗传会对后人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早已无形中选定了某些方位对其有利,某些方位对其不利,这就是殡葬讲究方向、地位和时辰的原因。
  因此,选墓位首先要选适合的方向,找到了能各得其所的方向后,还需要立碑。一般人认为墓位上所立的碑无非是告示后人的一个标记,实际上,立碑又与分金的线位(角度)相关连,对于碑的大小、高矮、方向在风水中都是根据易经中的数据而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它有如船上的帆,是取着纳气的作用,而纳何方之气,则取决于先人的出生时间,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一如不同的船长,有的擅用顺风,有的适用逆风,亦有好侧风者……所以才产生了方向的问题,而立向是为先人找到了一种适合他善用的纳气方。堪舆中有:得穴固难,立向尤难“之说,故先人并非入土即安,是要选择出最佳碑向,才能得其所哉!要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花园里所长的,比园丁所种的多。同样,墓区里所生出来的,也会比埋进去的多。倘若忽视了这个事实,也许你的花园将被你所未种的东西吞噬。因为许多有形之煞,是用肉眼看得到的,而更多的无形之煞却不是一般所谓实证科学所能测知的,非体验不可。故古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或可对“葬先荫后”有所说明吧。确定了方向后,接下来要选择墓位的具体位置,也就是选择地脉。选定了好的葬所是否就完成了,非也,最后还有最易被很多人忽略的事情。这就是确定下葬的时间。风水中有句话:发福由地脉,催福靠时辰。就是说,一粒种子埋在地下能不能长出来,不仅要靠土壤、湿度及温度,还要靠时间也就是季节的合适,才能发芽、生长。
  风水术是先人留给我们通过利用空间(方向、位置)及时间进行择吉避凶的工具,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能掌握的一部分命运,使人生更积极、更丰富和更完美。当然就个人而言亦可对此事嗤之以鼻,但终究不会嗤掉这门术数、不会嗤掉这一生活的哲学。道教经典《抱朴子》内篇云:“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
  重庆龙车寺塔陵园之所以别开生面,就在于它为知音者提供了一种最佳选择,通过对空间(方位、位置)和时间的个体选择,准确及时地提供适宜安葬的方向、位置和时间,同时,在墓碑设计上,在不同的方位,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形状及五行的颜色加以制作相应的形状和颜色的墓碑,由此实现了有针对性地圆满地安葬,让往生者安宁、安息,让往生者放心。这一将古老的易经堪舆论,通过对龙车寺塔陵园的科学设计和有关计算机编程来融入到现代生活,结合时代的需要,服务于民众,既古为今用,又弘扬了传统文化,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开创一种新时代的殡葬文化而开了一个先河,因此能为社会各阶层之见仁见智者提供一个崭新的殡葬模式,以补足现存殡葬方式的不足。为达到此愿望,重庆龙车寺塔陵园在充分研究古人有关殡葬方面的学说后,博采众家之说,结合当今国情,将万年历等各种时间、空间塔陵园的数据量化后编入程序,可为各界人士在最短时间内得出你所需的服务。相信本提供的这种服务在全国是唯一的,而龙车寺塔陵园的这种服务设计及殡葬服务方式也已向国家申请专利保护。
  敬请垂讯,敬请垂教。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