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成都与廊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撰写的爱情小说《麦迪逊郡的桥》,畅销全球,创下奇迹。中译本为它赋予了一个相当柔情的书名——《廊桥遗梦》,颇为传神,引起了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据说,现在在美国到麦迪逊郡去寻找书中依托的那座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廊桥因此大出风头。

那么,廊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中国作家白桦刚从麦迪逊郡那座廊桥寻梦归来,撰文介绍说用那座廊桥其实是一座极普通的公路桥,桥上的建筑,像一间长长的车厢,古色古香,原本是日尔曼人的传统建筑。这座桥引起白桦的联想,他认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部。如在湘西、贵州、四川等地,就有很多廊桥。也叫风雨桥、歇脚桥……”

白桦以作家的锐敏眼光,看出美国的廊桥就是中国西南随处可见的有顶桥----风雨桥和歇脚桥,并断言“全世界最美丽的廊桥就在中国的西南部”,这是十分难得的。不过,在我看来,全世界最古老最美丽的廊桥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四川,就在成都。

古代四川,河流众多,大都可以通航。在高山峡谷、大河绝壁之处,我们的祖先早就发明了交通利济的工具一栈道和?桥(索桥)。有的栈道上面还加盖顶棚,既可避雨,又可防落石伤人,还可保护阁道桥板。这大概应算作廊桥建筑的最早来源。

古代成都地势低下,原是多水之乡,其西、南两面临江,故多桥。早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秦惠王任命的蜀太守、著名的治水专家李冰,就在成都领导蜀人修建了大量的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有二江七桥。古代成都人不仅善于造桥以代津渡,而且还爱以桥名来作地名,“于是,(成都)江上多作桥,故蜀立里,多以桥为挪(华阳国志创。以至汉朝划分乡、亭、里时,成都多因所在桥名作为里名,可见古代成都人对桥偏爱到了何种程度。

成都江河上的桥,最初是木桥,至汉时大都改易为石桥。直到南宋,成都有两座廊桥最为知名:一座是清远桥。据时人京镗记载,此桥以石为基,桥上建有十五间楼观以障风雨,桥宽二丈,长十七丈,距江底二十二尺,桥的东西两翼建有俩亭,以便观览。清嘉庆《四川通志》的作者认为,清远桥即今之驷马桥;另一座桥是万里桥。屋成,十分美丽壮观,诗人陆游曾为此作诗留念。由此可见,至迟在南宋,成都的廊桥已经闻名于国内了。

然而,真正使成都的廊桥扬名天下的,则是来自威尼斯的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威尼斯是意大利驰名的水上城市,全市桥梁多达四百余座。马可的故居就在大桥附近,因此他对桥梁自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人的鉴赏水平。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写成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四座不同类型的中国桥,其中专门记述了成都的有顶石桥,即廊桥。它说:“市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一条河上。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支撑着桥顶。桥顶是木质结构,装饰着红色的图画,上面还铺上瓦片。整个桥面上排列着工整的房间和铺子,经营各种生意。其中有一幢较大的建筑物是收税官吏的住房。凡经过这座桥的人都要交纳一种通行税……”

从这个记载可见,在元代成都,这种以大理石为柱,以木质结构为顶,并铺上瓦片,装饰着图画的廊桥,便十分引人注目。它之所以引起马可的关注,除了建筑风格奇异之外,还在于它的功能独特。一般说来,廊桥主要功能是便利交通。此外,常见的作用还有:遮风避雨,供人休息观览,保护桥面等。但在四川,有的廊桥上还增设庙宇,供人祭拜。如宋代安县文明桥,“桥中央东西出二字,塑园通、普照像,饰以金碧,流烂陆离。”而在商品交换集中的城市,在桥上建房开店,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由于成都的传统市场,设在城外南郊二江的河滩地上,这一市场,有着天然的河道阻限,故可因地制宜,两边以河为墙,两头以桥为门,从而省去一般市场的围墙门楼。这样,官吏只需在桥上设立关卡,便可对进出往来的商民收税和管理。游记所载的廊桥,正是这种传统市场交易和管理习俗在元代的生动写照。经过马可·波罗的介绍,从此全世界都知道成都的廊桥了。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