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怒江溜索桥的故事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怒江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原始的桥梁棗独索溜桥。这是在两岸的大树上,绑上一根横跨河岸的竹篾缆绳。后来,溜索桥的形式愈来愈多,有单索平溜桥,有双索陡溜桥。再后来又发展成了藤索桥,既免溜曳,也安全可靠。为了固定溜索,逐渐也有了坚固的石砌桥墩了。

听傈僳族老人讲,架溜索桥的主意,最初是受了蜘蛛结网的启发,清代一位诗人在走过索桥藤桥后也写道:“术因蛛网得,想自鹊巢摅”。如今,傈僳人对据说教人架桥和织布的蜘蛛,尚保持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绝对不会打死蜘蛛的。

然而,怒江河深流急,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傈僳族先民,是怎样把又粗又重的竹缆绳架到对岸的?

傈僳人是一个善射的民族。他们砍来最坚韧的岩桑木,特地做了一张几个人才拉得动的大硬弓,在箭尾绑系了一根长长的细丝线,几个小伙子一齐拉弓射去,终于把箭射到了对岸。对岸的人接到丝线后,再用细线拉小绳,小绳子拉粗绳,粗绳拖竹缆索。就这样,第一座竹篾溜索桥架成功了。

不过,关于溜索桥还有另一个传说:架桥时,两岸各选一位臂力最好的人,他们各在钓鱼线上拴一块小石子,相互对抛。待两石相交,丝线勾连在一起时,便徐徐拖过对岸,而后再一次一次地变换绳索,拖拽而过,最后架起了竹缆溜索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